这些孩子还是不吱声。沈诚润就按照几个大孩子带几个小孩子的组合编成一个家庭。这里一共不到二百个孩子,共组成十个家庭,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爸爸妈妈,除了葛云逸乐兰心这一组外,其他都只有一位家长。
沈诚润给他们重新起了名字,跟家中妈妈或者爸爸姓氏,当然不愿意改的沈诚润并不强求。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不愿意的,这些孩子几乎都没有名字,就算有的也不执着姓氏。
然后按照年纪排序,大哥、二弟、三妹这样,在家中要相互称呼兄长弟妹。
沈诚润这般安排就是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责任心和家庭观,让他们融进来,找到归属感,不再觉得自己没有家,孤零零漂泊无依无靠。有时候爹娘二字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呼,还有一种心灵的归属。
分好家庭后,每个孩子都站在各自爹娘跟前。这些孩子的爹娘道:“咱们一会儿先吃饭,现在需要做饭,家中这么多孩子娘一个人做不过来,你们要帮娘。”
然后孩子的爹娘按照年纪给孩子们分派任务,年纪大的多劳,年纪小的少劳,不管活多少都有分工,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不让任何一个人孩子觉得自己多余。
好在这些孩子虽然还是满脸冷漠,但好在听话,都默默行动起来。
这时候身为'爹''娘'的工作人员就会和孩子们絮絮叨叨说些家中的家长里短,不知道的乍见还真以为这是一个正常的家庭。
每个家庭都有单独的厨房,自己做饭,这样才有更强的归属感。
当然所有家庭做的饭菜也不大一样,不过都是一荤一素。起初孩子们还能保持住冷脸,当闻到饭菜香就再也保持不住,频频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