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有限公司门口, 展示着两辆崭新的自行车,一款小巧玲珑的女士自行车,一款相对粗犷的二八杠男士自行车。
有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为来往的人群介绍着这两辆自行车, 他们并不会因为百姓的穿著而区别对待, 不管看起来是能买起的,还是买不起的,都一视同仁。
“这是咱们沈氏有限公司最新独立生产的'龙凤'牌自行车,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 想体验汽车般风驰电挚的感受吗,那就选择'龙凤'牌自行车。”
此时民国社会,自行车还真是个稀罕物, 就是到了七八十年代, 自行车也是个贵重物品,谁家有辆自行车都是顶顶体面的事情。
“沈氏生产的自行车怎么同我在街上见过的自行车不一样呢?我看洋人生产的自行车前后两个轮子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大小一样的轮子能骑走吗?”沈氏有限公司门口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群,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不知道,应该是能骑走的吧,毕竟是沈氏有限公司生产的。”
有一位年纪看起来稍微小些,大约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道:“肯定能,这有什么可怀疑的,这可是沈先生公司生产的。”
年轻人是沈诚润的迷弟, 声音很高, 他一开嗓就把周围围观的百姓目光都吸引过来。
“想当初洋人搞个缝纫机还憋了好大劲才搞出来, 然后拿到咱们国内买, 以为咱们的同胞都是那乡下没见过世面的土豹子,必然没见过这等好物, 肯定得疯抢。
结果遇上沈先生心血来潮也搞出了缝纫机, 那帮外国人研究多久, 沈先生又研究了几天,最后沈先生研究出来的缝纫机比外国人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洋人的缝纫机要两个人才能使用,而沈先生的缝纫机只要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缝制衣服。
沈先生说过,机器本来就是为了解放劳动力,洋人的缝纫机可倒好,不但没解放,还反而增加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