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你们到底哪头儿的(三合一)

调教大宋 苍山月 3506 字 2022-09-16

你大爷的,捡到宝了!

唐奕彻底震惊了,这个祁雪峰,人才啊!

首先,“浑天说”这个东西就不是一般人能学的。

不光要有求真务实的天性,还得有胆子。因为天文历法之学于普通百姓来说,是犯法的。

这事儿,还得从汉人对宇宙认识的起源说起。

虽然现代天文学的奠基咱们汉人基本没啥贡献,但是,咱们老祖宗那可是牛到了天际,是足以让今人叹服的。

早在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汉人对“科学”的探索就已经很发达了。

有时,唐奕不禁会想,如果始皇帝不一统六国,如果不因为那么多的政治因素而独尊儒术。那么,华夏虽然可能会继续乱下去,但是,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却不知道要被那个大时代提速多少年了。

那是个大师云集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一次文明大爆炸。

好吧,扯远了,回到正题。

在那个时代,对天地、宇宙的理解众说纷纭,主观臆想还是起到绝定性作用的。

但是,即使是单单凭借想像和肉眼极为有限的观测,古人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叹为观止的。

主要的学说有六说: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而簇拥最多的,则是前三种。

其中,最扯淡的是“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似棋局。”

主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四野为方,上有九州,华夏所居,赤县神州。

每个州四周环绕着一个稗海,九州之外,还有大瀛海包围着,一直与下垂的天的四周相连接。

这也是古人以“九州”代指天下,“神州”意为中华的由来。

之所以说它扯淡,后世的人一看就知道,全无学术价值。

靠谱一点儿的是“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中黄。”

此说成于战国,被西汉张衡所发扬光大(就是发明浑天地动仪的那个)。主张大地是球形的,居于中心,日月星辰组成天球围绕在大地周围,升落往复,日月更迭。

这个就厉害了,虽然还是和事实差了点,但提出了地球是圆的,并为天文历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志们,两千多年前啊!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很牛叉的。

而浑天说还不是最先进的,最牛的是“宣夜说”(“宣夜”这个名字是清代才有的,学说始于战国。)

“宣夜说”也主张大地是圆的,但其外而非天球,而是无尽的气体。宇宙无限大,日月星辰都浮于气体之上,亦由气体组成。

怎么样?很接近正确答案了吧?

可惜,“宣夜说”没有解释日月天体运行的规律,无法运用在历法推演上面,所以说。“宣夜说”是最没有市场的。

(还有“安天说”是“宣夜说”的改进版,比宣夜更接近真理,可惜,宣夜都没市场,况安天乎?)

“宣夜说”既然不够完善,按理说那“浑天说”应该可以了吧?

毕竟在历法演算、日月缺食方面,它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证实。唐朝时的诸多天文学家更是彻底否定了“盖天说”,“浑天说”应该是称霸华夏文明的主流天文思想了。

可惜,错!!

拥护者最多、应用最广的,恰恰是最最扯淡、漏洞最多的“盖天说”。

这个锅,又要甩给儒家了。

“盖天说”天圆地方、上尊下卑的谬论,恰恰迎合儒学关于“礼',关于“天尊地卑”的说教,正好在封建王朝的天地理论中占据了正统位置。

比如,历朝历代祭祀的皇家建筑——明堂,都是圆的,上合天意;帝王宫殿都是方的,下合地心。

历朝历代,祭天之坛必为圆,祭地之坛亦为方,这些都足以证明“盖天说”在实际应用中的主导地位。

甚至是到了后世,国学势微,天地本物早有定论的现代,连普通面姓的家装都还在讲求天圆地方的格局,足见其对华夏影响之深,已经是深入骨髓。

“浑天说”、“宣夜说”在“高级知识分子”之中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面对皇权正统、大道“真理”,这也只不过是一家之言,荒谈谬论罢了。

儒术最操蛋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为了迎合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儒教的至高地位,无所谓科学,无所谓真伪。

有用就是真,无用,就算是铁证如山,也只当没看见,甚至把你打成假的。

天文,也只是无数被“正统”左右工具罢了。

他们连远古夏商诸朝的历史都可以改,可以毁,还有什么事儿是干不出来的呢?

两千年前!

两千年前啊!!

老祖宗就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

但是,只是为了政治需要,只是为了自圆其说,纵使真理昭昭,纵使大师荟萃,纵使天眷华夏

可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为了统治,始皇帝可以一把火把历史和真理烧掉;董仲舒可以尊儒罢百家;魏晋士族更可以神化道学,凸显儒术。

“浑天说”应用是多,但也只能当是不知道。甚至装不知道还不行,还得掩人耳目吧?

为了垄断历法、星像,垄断天文说学,自唐朝开始(唐是浑天说最盛行的时期),统治者把天文历法列为禁学,不许普通百姓学习、质疑。(1)

祁雪峰能说出浑天说,不但说明这不是一个一味啃书的腐儒,说明他敢问真理。

最主要的是,只是把六分仪拿在手里看了几眼,连怎么用还都不知道,就能说出其原理,这就是个天才啊!!

唐奕不管浑天说说的是地心,还是日心,又有多少谬误,祁雪峰只要明白地球是圆的,只要从这个圆里能看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只这一点,就特么有得聊了。

此时,唐奕真的有点激动了,由衷感叹:

“白山兄,大才啊!”

而祁雪峰此时也被手里的六分仪所吸引,哪还顾得上唐奕的夸赞,急声道:“子浩快说说,这六分仪如何用?”

当下,唐奕把六分仪怎么用,还有原理细细地与祁雪峰说了来。

足足半个时辰,祁雪峰听得的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连连点头,这可苦了沈括。

现在的他可还没到学问大成之境,对唐奕与祁雪峰聊的东西只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这半个时辰比一天还难熬。

“我说,你们能不能也照顾一下我的感受?”沈括实在受不了了,哀怨出声。

唐奕一怔,登时明白了沈括的尴尬,急忙安慰:“术有专攻,存中之长在于水利地质,却是让存中兄无聊了。”

沈括一撇嘴,这是三个同道中人的相遇,他当然不想置身其外,只不过,确实不太懂。

唐奕这么说了,也算是给了他台阶下,搜肠刮肚寻思着说点什么能融入二人之中。

“我听明白了,这个六分仪就是量图、定位用的。”

“不错!”

回答的是祁雪峰,他现在激动的不行。这东西太精巧了,若真如唐奕所说,那绝对是个神器。

而沈括则是眉头一拧,“既然如些,误差有多少?”

沈存中也不是吃干饭的,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量图定位要是误差太大,那意义也就不大了。

这个问题就只能唐奕来回答了,朗声道:“现在制出来的精度还不高,有时可能差出百里之遥。”

“百里!?”沈括一下子就找到了宣泄点,有意打击唐奕。“那你做它还有何用?”

“差出一百里?也就是说,在开封测之,弄不好就定位到大名府去了,这还怎么用?”

好吧,有点夸张,但意思是这个意思。

“呃。”唐奕有点尴尬,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我的能力也只有这样了。”

沈括心中暗爽,嘴上没打算放过唐奕,“听你吹了半天,原来是个半成品。”

“足够了!”

却是祁雪峰突然开口,为唐奕辩解。

“现在的精度,在陆上应用可能还不合适,但是,它真正一显神通之处,却不在乎这百里误差。”

“哦?”沈括急问。“用在哪儿?”

“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