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等魏拾遗从周府离开之后,他突然想到,今天和周赟相处起来好像一点都不紧张。

第63章 063 过年

魏拾遗做了那么多的心理准备才去周赟那处, 结果到了那里,非但没有感觉到紧张,反而无比轻松。这会儿魏拾遗才想起来, 这可能和周赟一直在正正经经的和他讨论事情,而没有表现出那些不同态度有关。

周赟太正经了, 以至于魏拾遗心里都生不出那些想法。

接下来, 魏拾遗又再去了周赟那里几次, 每一次都是去了解王安石和神宗那边的进展, 一直到周赟进宫上值才停下来。

而经过那几次, 魏拾遗心里对周赟的那一点不自在也消失了, 毕竟比起那微末的个人情感, 以后的生死之关才更重要,于是没多久,他和周赟的相处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

如果不是他还记得自己之前的纠葛心理, 魏拾遗差点都要以为那些都是他的臆想, 想象出来的。

不过既然这样了, 魏拾遗也就不想着那事了,决定顺其自然,他的主要心思全部放在了王安石变法上面,王安石变法虽说不能决定大宋的安危存亡,但是对那却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成功,那么大宋或许就能繁荣下去, 如果不成功,几十年之后大宋就会没了。

魏拾遗隐约记得王安石变法就是在王安石回京没多久便开始计划实施, 没想到竟然来得这么快,让他乍一听到的时候还有些恍然, 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

经过这几次去周赟那里谈话,魏拾遗得知神宗已经把王安石叫进了宫里几次密谈,主要讨论的就是如何解决目前大宋的危局。

宋神宗是个有抱负的皇帝,他知道大宋目前外忧内患,明明大宋才建朝几百年,虽说每个朝代都有由繁荣到衰败的过程,但此时的大宋本应该是最繁荣的时代,却隐隐已经开始在衰败,作为皇帝,他如何能不急。

这个时候的宋神宗已经对祖宗留下来的治国之道隐隐有了些怀疑,年幼的宋神宗便“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到十多岁时,立志“雪数世之耻”,神宗就“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他本就是一个有志向的青年,王安石改革的理论并不是一日就出现的,在仁宗之时就提出过,之前被忽略否定和,现在神宗想改革,王安石又在,于是两人便一拍即合,打算实施了。

想要改变祖宗定下来的法度并不容易,因此宋神宗和王安石就得计划许久才能实施,魏拾遗从周赟那里听来的就是他们目前的进度,听说神宗打算组成新的执政班子,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只是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他们还得继续准备。

只是周赟现在身体已经好了,开始到宫里上班,魏拾遗也有自己的事情做,就不能及时的知道王安石和神宗商议的进度,不过好在魏拾遗此时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办法。

王安石目前的职位是翰林学士兼侍讲,若是变法实施,王安石的职位定是要再提一提,只要时时刻刻关注着王老先生的职位,那么便能知道他们到底进行到了哪一步。

同时,只要变法开始实施,那么那些法制就一定会在民间开始,那么他也是能很快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