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熙宁二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宋神宗赞同。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四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

魏拾遗知道这些变化,一是因为周赟那里时不时的给他一些消息,二是王安石最近变得繁忙,他偶尔和他见面,都见到王安石伏在桌上书写。

说来其中还发生了一件让魏拾遗高兴的事,那就是魏拾遗去见王安石的时候,那王老先生让他站在一边给他研磨,偶尔还会在写东西的时候分神教他一些诗词,虽说魏拾遗不怎么听得懂,也不能看王老先生写了什么,但是这份信任却让他很是高兴。

心中有高兴的事情就想和人分享,只是郑双成他们不行,魏拾欢不行,李三叔他们更是不行,唯一能分享这件喜事的竟然只有周赟。

于是等周赟休沐,魏拾遗就半遮半掩的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周赟听完,脸色都微微变了一变,“王老先生让你给他研磨铺纸?”

魏拾遗点头,对周赟的变化有点不明所以,“是的,怎么了?”

“你……”周赟罕见的叹了口气,他说道:“要是你学识好一点,你说不定就会成为王老先生的学生了。”

魏拾遗惊了,学、学生?

周赟的失望溢于言表,告诉魏拾遗还真是这样。魏拾遗如今给王安石做的那个活计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自古以来,书房都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地方,除非很信任的人,不然都不能进去。

而书写的时候更是如此,非得有意教导或者信任的人,都是不能进去的。要是魏拾遗在诗词歌赋上面有造诣,说不定王安石就会收他做徒弟。

听到周赟这么说了之后,魏拾遗去王安石那里的时候更是勤勉,也因为这个猜测太过于惊天骇俗,就给魏拾遗的心情造成了一些激荡,于是就偶有走神。

王老先生那种孤僻的性子,怎么会想起收学生,还是他这种学生,魏拾遗不敢相信。

然后魏拾遗走神的时候就被王安石给逮住了,王安石是个严肃的人,在工作的时候也极其认真,于是就问魏拾遗为何走神。

不知道是不想撒谎还是他想验证什么,魏拾遗就脸皮发烧的说了下那天他和周赟的那个荒谬猜测。

王老先生当即就哼了一声,说:“我怎么就不能收学生了?要是你真的考科举,我真是得收你当学生,看你这不争气的样子!”其他老师对于收学生这件事提议都会比较委婉或者隐晦,到了王老先生这里,竟是这么直白。

魏拾遗:“……”他好像也不是没有那么不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