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但再怎么不情愿,他们也不能不去办,否则可不单单是乌纱不保了。

除了这些人,李煦遇刺的事情宣扬开后,不少朝臣都暗中揣测,到底是何人所为,顺王刚到京城没几天,除了牵涉到贪墨案外,按理也不会得罪人啊。

“由此可见,贪墨案顺王确实是被栽赃了,那幕后之人见一击不中只好剑走偏锋,这是一定要置顺王于死地啊,整个大燕中,谁与顺王有如此深仇大恨呢?”

“那还用说,顺王碍着谁的道就是谁了,顺王死了谁最得意就是谁了。”

一时间,官场上风言风语,矛头直指三皇子,而偏偏此时,有风声传出,说是三皇子这两年根本没在同洲守陵,而是跑到别处招兵买马去了。

不管是真是假,三皇子的名声渐渐臭了起来。

第295章 一条人命怎么够?

隔了两天,皇帝下了道旨意,说要留顺王在京休养一年,这一年中,顺王可上朝,参预朝政,且监管财政一事。

朝臣们哪能看不出皇帝对顺王的偏爱,但想到他当年可是太子,才华横溢,对此没人表示反对,哪怕是三皇子站在朝堂上,也是拼不过顺王的,这一点就是赵家也心知肚明。

赵夫人听完这个消息恨得牙痒痒的,她以为李煦被贬到南越那种旮旯地方这辈子肯定没指望了,在三皇子要派人刺杀李煦时,她甚至骂他多此一举,今日看来,早应该将这人斩草除根的。

不过她也不急,韩家造反一事总归是皇帝心里的一根刺,之前李煦能保住性命只是因为没证据证明他也参与其中了而已,如果他参与了呢?或者他事先就知情了呢?

要伪造这个证据可比伪造他贪墨军饷的证据简单多了,甚至都不需要确凿的证据,只需要随便一句话。

她看着焦急走来走去的兄长,拧眉说道:“你急什么?这才哪到哪?李煦可是皇上精心教养出来的,怎么可能不偏爱他?”

“可你知道今天朝堂上的气氛多诡异吗?他们看我的眼神都带着同情和怜悯,咱们好不容易拉拢过来的大臣见了我居然就躲,而且居然私下说顺王遇刺是咱们干的!”

顺王遇刺的事情大张旗鼓地查着,京城路人皆知,自然不少人将矛头对准赵家和三皇子,也有人说是因为贪墨案没能将顺王拖下水所以对手才想出刺杀这种昏招,还好顺王命大,否则真让对方得逞了。

“越是这样,咱们越要镇定,我听到个消息,皇上派了人去同洲宣旨,要招贤儿回京。”

赵曙大惊,“什么?什么时候的事?为何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