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陀历道(三)

佛系商途 淮上文歌 1520 字 2022-09-17

所以不论雨季或旱季,无论陀历河谷里浊浪排空还是干涸见底,对于时人的生计都没有太大影响。

后来罗马和波斯帝国的铁骑踏入了北天竺一带的各个邦国,也从西方的巴比伦带来了一种名为大麦的作物。

世居河谷肥沃地带的贵霜老民们,慢慢痴迷于这种由胡麦做成叫做馕饼的主食。

举族也由四方游牧变成了半耕半牧,从此在陀历河谷世代定居了下来。

祖先们经过几百年的生存历练,也在这片土地上摸索出了一套颇具地域特色的生存之法。

每年西南风起之时,就是北天竺一带的旱季,适合播种耕作。

等到五六月份雨季来临时,族人们就会赶着牛羊前去葱岭高原的夏季牧场,放牧避暑繁衍生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倒也优哉游哉,神仙一般的与世无争。

可惜这些贵霜老民们还不知历法为何物,仅仅根据往年和世代传下的经验来判断春耕秋实的大体时节。

其中难免会有差错,比如雨季开始的时间早算的几日,旱季来临的时间迟算了半月。

如此以来,就给了各种天灾以可乘之机。

其中最可怕的便是早来的山洪,把正待收割的胡麦冲刷的干干净净颗粒无存,过去半年的辛苦全部白费。

听了麦田鹿之言后,我对陀历河谷这些贵霜老民的境遇有了大体的了解。

解决山洪灾害的策略又多了一条,即为制作修订历法,如东土的夏历那般,摸准四季的节气变换,适时而动。

但这一条为长策,短期内劳而无功。

因此防止山洪侵害的唯一谋略,还是因势利导的治水之策。

密波那山口是葱岭和北天竺之间的界山,也是南北节气的一条分界线。

从不周山脚下流出的冰河经过密波那山口后,河面上的冰封就完全消失了。

但见一块块还未完全融化的冰凌从上游而来,在河面上盘旋而过,场面甚是壮观。

山口南边还是层层叠叠向下延伸的起伏的山峦,山顶上的积雪已是稀有之物。

也许仍然处于紫气稀薄的高原之故,所有的山坡、山脊上植被甚少,全是一片光秃灰褐的颜色。

与葱岭北坡蒲犁国、子合国那一带的地貌很是相似。

只有在山与山之间的河谷地带,才能看到一片片难得的绿意。

令我们这些一个多月没见绿树鲜花的北方西域人倍感欣喜,有一种逃出生天的快感。

佛家的得道之人大体有两种,一种如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