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君白离失踪第三个月,四处搜寻,依然杳无音讯。
宋阿看着邹燕来愁眉不展,连下三道命令,命人继续搜寻时,忍不住插嘴说道:“战场上的事是刀枪说了算,谁的拳头硬,谁便能打赢,有我老宋在此处一日,便叫那姓顾的孬货过不得徐南,你这人好没道理,没事不准备防务,弄一些只会装腔作势的教宗在那里耍些什么幺蛾子,还要苦心费力地去找那妖怪!”
宋阿是个很会打仗的将军,只可惜他是个粗人,虽然也识文断字,说不定遇上什么风雅场面,还能应付上几句骈句,但是会背诗的不代表就真的是风雅人,他虽然会背,但依然很不会说话,每次说出来的话都要得罪几个人,比如邹燕来——便是已经被他得罪得麻木了。
这位宋将军向来瞧不上教宗,按说这事情由来已久了。朝中势力基本两分,一边是教宗出身的文臣武将,一边是文科武举登上天子堂之人,一般而言,能将子弟送入教宗中培养的,不是大富大贵,便是来头显赫,单是如此还不够,还要大有机缘,有悟性才行。
贫民子弟却是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教宗出身的官员们兀自清高自诩,掌控朝中大部分权力,寒门子弟却要筚路蓝缕兢兢业业得数十年,才能同这些先天便高人一等的同僚低声下气地问个安。
这样的不公,但凡是人,便没有能泰然处之的。
曾几何时开始,龙门已经不是鲤鱼可以跳的了,那又会开始有多少人……会打算设立一个新的龙门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
偏巧宋将军便是这样一个登上天子堂的田舍郎,他乃是三甲一科的武状元出身,然而在朝中沉浮几十年,出生入死地卖命,末了却比不上张之贤一个年纪轻轻的后辈,对教宗自然是看不惯已久。
可教宗势力毕竟极大,便是有人再看不惯,除了这位不拘一格的宋大将军,也没有多少人会直接言语出来。
更何况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位听者还是邹大人这样一个根正苗红的密宗高徒。
邹燕来眉头一皱,显然是老大的不悦,然而非常时刻,一将难求,倒也不好太难为他,只能捏着鼻子忍住了,心里颇为不爽地想,若不是朝中无人,定要想个法子把这莽汉发配得远远的,省得在跟前碍眼。
宋阿也不知是故意讨人嫌,还是天性如此,见邹燕来不理会他,还不肯罢休,仿佛非要和同僚讨论一番教宗之过才好,也不看看这位同僚的屁股是和谁坐在了一条板凳上。便继续说道:“我听说,先皇殡天之时,指着那妖怪大笑三声,惨淡而去,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我看,顶数这些个国之禄蠹最是祸国殃民,若没有他们,恐怕也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故,指不定我普庆现在还是个清平江山,各处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呢。”
这话说得实在是太过,简直叫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邹燕来自东岳之地与顾怀阳的红巾军一路打一路退守徐南,日夜殚精竭虑、枕戈待旦。他虽身居高位,毕竟出身显赫,向来游刃有余,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苦?
疆场无情,每一日都有人死去,每一寸的土地上都沾满了对手和自己人的血。
三大教宗损失过半,别个不知道,就说密宗,但凡十二岁以上,能扛得起长枪,拉得开长弓的人都上了战场,马革裹着的尸身尚且不全,草草撒上的一捧黄土尚且未干,便是邹燕来涵养再好,听了这话,也不得不替师门冲冠一怒。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视宋阿大将军,胸膛剧烈起伏数次,方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内忧外患,国难当头,还请……宋将军慎言。”
宋阿与他对视片刻,冷笑道:“我不过稍加言语试探,邹大人便如此这般揣测,这个中是非,末将也总算是明白了。”
邹燕来一皱眉,问道:“宋将军这话什么意思?”
宋阿阴鸷地盯了他片刻,却不回答,兀自点了点头,转身掀开营帐的帘子走了出去,仿佛已经心领神会了什么。
“虫蚁横行,国无宁日,不知今日社稷,姓甚名谁。”
黯淡的灯光下显示出的力透纸背的字迹,被宋阿看罢后吞了下去,一字一句,便都像是装在了肚子里。
这张字条来自他的老师,如今已经隐居乡野的前朝兵部尚书孙明冲,十几年来,一群杂牌野路的修道者异军突起,更有不世出的阵法奇材施无端,先解了密约,又分头数次专门围剿暗杀教宗中人,再加上旷日持久的战争,眼下的教宗和鼎盛时期已经完全不能比了。
可谓是人才凋敝,正是个好时机。
就在三天前,宋阿收到了这封纸条,他知道朝中老师那一派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新皇不像先帝那样懦弱,登基以来几次三番动作,都有废教宗的倾向,只是苦于教宗势力太大,加之并不能名正言顺。
眼下邹燕来抗敌不利,退守徐南,正好是个好机会。
不知今日社稷,姓甚名谁——
宋阿将这句话默默咀嚼良久,抬头望向璀璨得有些诡异的星空,一直望到被山峰阻隔得看不见的地方。
这是最乱的时代,让人流血流泪的时代,也是个让人能够一展心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