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长辈关爱的力量,对于他而言不比其他事物的诱惑力低,而林濮打心眼里害怕自己构筑多年的防线溃堤,就像舒蒙对他说的,他不是个木头。

和奶奶又聊了几句才走,林濮几乎感觉自己是落荒而逃,像被发现了故意作业没带的小学生,老师没有训斥还摸了摸他的头,他心里更不爽了。

他心里开始盘算一个办法,官司要赢,奶奶和这里的其他人也要帮,听起来无比遥远的任务,压力一时间又聚集到了他的身上。

林濮出了楼,忽然想起自己的手机,还有方才因为信号不好一直没有查看的邮件。

他划开了手机。

邮箱里果然躺着那封邮件的回信,他怀揣着隐隐的兴奋,快步走到了楼梯边的光亮出,打开了那封邮件。

邮件的第一行:

亲爱的林。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

上一张我不小心多贴了这一章的几行字!!已经替换掉了orz(犯蠢

第70章 【七十】黑暗

这封邮件显然是一封英文邮件, 通过什么翻译软件直译过来的。

林濮尝试着去阅读, 整理了最方便的语言才读得顺畅。

亲爱的林:

见到你的邮件非常惊讶和欣喜,这座大厦是我父亲在世时觉得自己建造的最印象深刻的建筑之一。他是马来西亚人的华人, 后来移居新加坡,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能够被邀请在中国建造这三座建筑, 并且至今还在, 想想确实是很荣幸的事。

我之所以印象深刻, 是因为它确实有相当神秘的色彩。

我依稀记得他说, 当年邀请的中国的高人称这里是至邪之地,周遭的建筑打不下根深的地基, 于是便有说以传统香坛为造型的设计, 用于祭天祭地、护佑平安,又能保后世的财运亨通, 风调雨顺。不过, 高人还说了, 既然是至邪之地, 镇得住邪的未必是建筑, 当然还要有不断的“喂养”。

这个建筑虽然是我父亲建造,但最初概念却是当时的城市建设者, 他们对这类风水仪式深信不疑, 还把这处地方在当年称之为“城市祭坛”。这个词在我看来很可怕,我不知道是否在今时今日还继续被沿用。

林,如果真的有你所说的情况, 我有个猜测——毕竟这个故事是公开的秘密,很多人认为,“养邪灵会保佑平安富贵,但稍有不慎就会反噬”,如果这么想,当年知晓这些事情、并且对这些风水传说深信不疑的人,会以此作为契机,制造一些我们现代看来相当不可思议的“仪式”。

当然,也仅仅是我的猜测而已,我和我的父辈不同,我是无神论者,但我身在行业,仍然持有敬畏态度。

以上这番话只是我在看见你的邮件后想起的事,你说你是建筑探险者?很奇怪但听起来非常有趣的职业,或许你想探索这里的秘密,你可以试着站在最顶层的高台,你就能明白我所说的城市祭坛的意思——如果这个建筑没有完全改变格局的话。

以上,祝好。

林濮翻完了整个邮件,最后的落款是和那位建筑师的名字,看上去是个华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