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季很满意,有人帮他操心他自然满意了。最终,卓季从皇贵 、德贵 和惜贵妃那里一共筹集了一万两银子。惜贵妃两千两,德贵 三千两,皇贵 给凑了个整,拿了五千两。这一万两银子先放在明 那儿,等卓季这边准备好了,明 就要负责建厂、购买设备等一些列的后续工作,还需要多少银子,明 就补多少,他不差钱。

回到奉天殿,卓季喊来了常敬,对他说:“常敬,你去找百戏坊的管事,然后带他去找花满阁的管事。花满阁的哥哥姐姐们早年我曾跟他们说过芭蕾舞和京剧的事情,他们琢磨出不少来。你让百戏坊的管事请教他们。你告诉百戏坊的管事,这花满阁已经被我买下来了,里面的都是我的人。”

“奴婢知道了,奴婢这就去。”

“去吧。告诉花满阁的人,先耐心等着,不要着急,以后会有事安排他们做。”

“奴婢会告诉他们。那奴婢走了。”

“去吧。”

常敬走了。

第95章

永安帝在这一天的朝会上宣布了三件大事。封离京在外的大将军林燮山为隋国公,世袭罔替。提工部尚书史玉、兵部尚书关明辉、新任隋国公林燮山入内阁。提吴绍王南容元 入内阁。这三道圣旨一下,满朝哗然。

明宗皇帝为了杜绝皇太孙登基后有太多隐患,对朝中重臣的封赏一向谨慎。哪怕是前皇后程家,也不过是封了个一品左柱国,并无爵位。如今朝中非皇室宗亲爵位最高的就是长安侯秦家和安定侯刘家。这两家的爵位是世袭爵位,是明宗皇帝的父亲宪宗皇帝亲封的世袭国公。到了明宗皇帝,秦家和刘家的长子继承爵位,因为不是世袭罔替,所以就降成了侯爵。明宗皇帝期间杀过许多王公大臣,保留下来的爵位最高的,也就是这两家。永安帝登基后,秦家和刘家在位的爵爷还活着,还没传给长子,因此他们依然是侯爵的爵位。等到两家的长子袭爵,就要降为伯爵位了。

林家的右柱国府的门匾一直没有被取下,众人都猜测圣上可能还会继续封林燮山为右柱国。哪知,圣上直接封了林燮山一个国公,还是世袭罔替的国公位,那是绝对超品的一等爵位!

这还不算。自从内阁这个部门出现之后,就没有武将进入过内阁。圣上不仅提了林燮山为国公,竟然还让他进入内阁!而内阁的学士,什么时候轮到工部、兵部的尚书了?!六部中,通常户部尚书会入内阁。户部是钱袋子,很多事皇帝都要听听户部尚书的意见。户部尚书年庆就兼任内阁学士。兵部尚书关明辉身后有德贵 ,进内阁也算说得过去。而六部中,吏部尚书的权力最大,因为吏部尚书直接管辖着全国官员的提升、选拔。可现在,吏部尚书米万钟都还没进内阁,六部中地位倒数的史玉竟然进了内阁!

最为跌破人眼球的是,明宗皇帝在位期间刻意压制的吴绍王竟然被提到了内阁!吴绍王和献义王一直都是闲散王爷,永安帝登基后也没有重用他们的意思。他们两个人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也从未在朝政上特意表现过。可永安帝登基的第十二个年头,却毫无预兆地把吴绍王推进了内阁!这是什么用意?!

吴绍王自己听到这份宣读后都懵圈了。这太意外了!圣旨一宣读完,吴绍王就跌跌撞撞地跑到大殿中央躬身喊:“陛下!臣惶恐!臣才疏学浅、生来鲁钝,绝无法担此重任!臣有恐令陛下失望,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永安帝:“才疏学浅,就去学!生来鲁钝,就以勤补拙!尔为朕皇叔,为国郡王,当为朕分忧,为国出力!朕提尔入内阁,就是要鞭策尔,整日里莫要醉生梦死,愧对祖宗!朕用尔之时,尔也要为祖宗争口气!”

吴绍王的身体抖了下,低着头的他眨了眨眼睛,说:“陛下良苦用心,臣羞愤难当。臣自当为陛下分忧解劳,死而后已!”

“嗯,就是要有这样的胆气才对。”

“臣谢陛下圣恩!”

吴绍王跪下磕了个头,站了起来,归位。

这时候,左都御使陈长庚出列:“陛下封赐大将军为国公,大将军可谓实至名归。只是,内阁自来皆为文官,大将军入内阁,怕会引来内阁不稳。大将军统领兵马,如今又位列世袭罔替一等爵,于国之安定怕也不妥。”一个手握重兵的一等世袭罔替的国公,绝对是朝政不稳的隐患。就是陈长庚都不明白向来英明的陛下为何会做出这样糊涂的决定。

“陛下,臣以为都御使所言有理。”立刻有官员出列附和,翰林院的翰林们也纷纷出来反对。

在所有不同意的官员都出列反对后,在场不动声色的有六部的尚书、司马,内阁的重臣以及所有武将,说实话,大将军进内阁武将也觉得陛下是在开玩笑。内阁要解决的事情他们武将哪能做的来。而且进内阁,还不是被文官压制,多憋屈。不过最憋屈的要数吏部尚书米万钟。史玉居然进内阁,他凭什么进内阁!不就是弄出了点玻璃和镜子么!

暂时没大臣有话说了,永安帝开口:“内阁学士,是为朕治理江山出谋划策之用。治国,需文臣。但也需武将。俣国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几百年,都少不得武将出力,朕也需在某些大事上与大将军商议。至于大将军统领兵马,朕也自有打算,尔等都不必多言了,朕意已决。”

大臣们面面相觑,陛下的话怎么听得另有他意?永安帝一言九鼎,圣旨已下,不会更改。林燮山不在京城,等林燮山回京后,永安帝会再正式下旨。不过永安帝也着户部提前准备隋国公府的牌匾更换等事宜。

永安帝下朝回到奉天殿后就问卓季在哪。得知卓季已经回来了,永安帝去找卓季。卓季正在文思阁永安帝特别给他配备的书案上写东西。永安帝回来了,看卓季那副样子,就问:“写什么呢?”

卓季:“‘特种营’的东西,还有走之前我要把一些挣钱的计划安排好,我让常敬、小慧、王保、原秀和花姑姑把他们的家人安排到京城了,到时候他们做我在宫外的帮手。”

“噢?什么挣钱的计划?”

永安帝上前,卓季捂住纸:“等我真的挣到钱了陛下再看。”

永安帝呵呵笑了,不过去了:“好,朕就等你挣到钱。不过挣不到也无碍,朕不会笑话你。”

在张弦给他更衣,换上常服之后,永安帝在御案后坐下,说:“朕今日下旨,封林燮山为隋国公,世袭罔替,入内阁。提史玉、关明辉和吴绍王入内阁。”

卓季:“哇!陛下您今天这是投了一颗重磅炸弹啊。”

“哈哈……”永安帝对卓季说出自己的打算,“林燮山,朕必须重赏。世袭罔替,就是朕给林燮山最重的恩泽。火器营,朕也打算交给林奕。不过林燮山回京后,朕会下旨,撤其大将军一职,林燮山兼右柱国。兵部在朕授意之下统领全国兵马的调派,无朕授意,擅自调派兵马者严惩。内阁作为朕的秘书处,替朕制定治国之策,为朕向全国发布号令。翰林院日后就更多的处理文书和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