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千:“一些富户、乡绅家中田地富余会种植。百姓们种的粮尚且不够吃,还要交税、交租,无力再去种植药草。不过富户、乡绅种植的药草数量有限,大多数还是靠百姓们上山挖出来,很多药商会收购,庵坊会跟百姓们收购,也会跟药商收购。富户、乡绅种植了药材,也会送到庵坊来。边军对药材的需求极大,大家伙也知道边军要抵挡塔尔金人,只要价格合适,他们都愿意送到庵坊来。”
姚大千言语中没有避讳庵坊与北谷边军的供应关系。卓季却转而问:“你可懂药材种植?”
姚大千愣了下,立刻回道:“草民家中世代为医,懂得一些。”
卓季道:“单纯地靠上山去挖,迟早会挖无可挖。要保证充足的供应,规模性的种植是必不可少的。那些珍贵又稀缺大的药材,更是需要依靠种植来提高产量。百姓们在无法解决温饱之前,自然没有心力去种植其他的东西。只要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那其他的副业自然就可以提上去了。”
的话姚大千有些听不大懂,但依稀似乎又能明白。他没有吭声。卓季也不需要姚大千的回应,他继续看剩下的药材。等他全部看完之后,他这才说:“你这里的药材种类比本宫以为的要多了不少。但对于作战的大军来说,你这里的量怕也不能保证充分供应吧?”
姚大千苦笑:“能供一点是一点,至少有时能解燃眉之急。”有外人在,姚大千没说太医署如今研究出了神药,情况会比以前好很多。”
卓季看向又一个抽屉,这一看,他眼里闪过了明显的惊讶。姚大千探头一瞧,说:“这是草蒿,有的臭,有的不臭。北谷夏秋蚊虫多,这草蒿可外敷,也可入汤药清热。”
卓季问:“这是在哪里收购的?”
姚大千:“这草蒿乡野之间多有,日头晒着的地方最多。有叶子绿的,也有黄的。黄的臭。”
卓季:“现在有吗?”
姚大千:“现在刚冒出头,要等到六七月,叶子才长得最好。入冬后就枯黄了。”
卓季:“这两种草蒿你都给本宫包一些。”
“……是。”
姚大千亲自给 包了两大包的青、黄草蒿。卓季接着问:“这是从哪里收购的?”
姚大千一看,回道:“这是南丁香,从南粤那边儿收购的,量不多。草民发现这南丁香的气味,有些头痛者闻后会有缓解,不过因着此药数量少,所以价格偏高,购买的人不多。”
“你这里有多少?”
姚大千看向姚大槐,姚大槐立刻回道:“也就两三斤。”
“一斤多少钱?”
姚大槐看姚大千,姚大千让他回答,姚大槐:“小的一斤是二十两银子收的。”
二十两银子一斤,确实有够贵的。卓季:“你这里的南丁香本宫都要了。秦忠义,拿一百两银子。”
姚大千立刻说:“ 使不得! 需要,草民自当双手奉上,实不敢要 出银!”说着姚大千就跪下了,姚大槐也立刻跪了下来。
卓季:“你们不要紧张。本宫给你们银子,一来,本宫不喜欢白拿别人的东西。二来,你们这南丁香收购的极好。这是好东西。以后如果见到了不管多么贵的价格,你们都要收上来,然后派人给本宫送到京城‘宝芝林药局’。姚大千、姚大槐,你二人家中世代为医,说不得日后本宫还有需要你们出力的地方。还有这草蒿,你二人寻几块叶子黄色的草蒿长得好的地头,看顾好,本宫需要大量。这叶子黄的草蒿本宫也有大用。起来吧。”
姚大千心中震荡,站了起来。看他站了起来,姚大槐也站了起来。卓季继续问:“还有这个,你们又是从哪里收购的?”
姚大槐看过后说:“这是红柳子,是草民在邺阳收购的。”
卓季:“和北蛮相邻的邺阳?”
姚大槐:“……是。”
“你在邺阳还收购了什么?”
姚大槐在姚大千的鼓励下走上前,指了指五个抽屉,说:“还有雪莲花、马篮草、黄肉人参、小茴香和蓝花香草。”
姚大千补充说:“非我俣国本土的草药,草民等人虽是收了上来,但多数时候也是放着。北蛮、塔尔金、西番等地对草药的用法远不如我俣国,草民等人也是觉得新鲜便收购了回来。”
卓季却道:“你们做得很好,哪怕不知道用法,但我俣国境内没有的,也要先收回来再说,说不定这些奇奇怪怪的草药就会有大的作用。”
姚大千激动了:“ 说的是,草民等也是如是想的。”
卓季:“你这里的药材本宫要带走一些,价格该是多少是多少。取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