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好天

“莲白盐煎肉,酥香冰糖炖肘子,什锦三鲜菊花锅配一品流沙包,还有一道干锅白菜。”厨娘热络地报起了菜名,等菜品全部上桌,她才笑着离开。

黎家的晚膳,其实是比巽羽楼更好吃一些的,毕竟菜品更丰富,厨娘也更加用心,但毕竟是人家家宴,总是五爷再厚脸皮,也不好每日都来蹭饭。

“呜,这道盐煎肉好生下饭,怎么京中,少见这种做法?”而且,这是猪肉吧,为何没有骚味,甚至还有一股浓郁的肉香味道。

“这个五爷知道。”白玉堂闻言抢答道,“这盐煎肉,乃是他们蜀中的做法,加上特制的豆瓣酱,风味就会与北地有所不同,你说对不对,黎知常?”

“五爷说得不错,这确实是猪肉,不过是庄子上精心饲养出来的黑猪肉。”而且是阉过的,他在现代时,曾经为了一道新式东坡肉,专门去养猪场了解过,早几年他就叫人尝试着饲养,最近终于是成功出栏了。

说来,宋朝的饮食习惯,还是很受前朝唐时的影响,以牛羊肉为贵,而猪肉之类,据说最开始是吃屎的,所以贵人是绝不会动筷子的。

苏轼曾经写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由此可见猪肉这种食材,在宋朝有多不受待见。当然,也有这会儿的猪肉味道不好,煮起来又很费柴火,因此也不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

故而,巽羽楼也多是以鸡羊鱼为主,毕竟黎望也懒得纠正当代人的饮食习惯,就比如他爹,一个宋朝文人,就不爱吃猪肉,即便是在家里,动筷子的次数也不多。

“原来如此,我倒是不怎么介意吃猪肉,黎兄是准备推广这种肉吗?”若是不带骚味的猪肉,价格上过得去,应该还是很受普通百姓欢迎的。

黎望一听,便抚掌道:“也不是不行,公孙先生提的锅贴饺子,用猪肉馅确实风味也好。”当然了,考虑到达官贵人的需求,萝卜羊肉馅还是得备着,还有京中大大小小的佛寺道庙,素馅的也不能少。

这边厢,黎望已经在考虑新菜的口味,那边公孙先生,却已经将签王的事情忘记,专心致志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中。

“大人,昨日下官去大相国寺附近,偶遇了一桩奇事。”

然后,公孙先生便将高价卖画葬母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包公一听,也是忍不住皱眉:“这如此高价,即便是天子脚下,也没有这等道理!莫不是,有什么隐情吧?”

“大人若想知晓,不妨派人叫他们来开封府一趟。”

“他们又没犯案,开封府也不好大张旗鼓带他们来吧?”

公孙先生略一沉思,便道:“如此高价,想必是卖不出去的,大人传唤他们,可以相送一副薄棺,好叫那两孩子的母亲,早日入土为安。”

“公孙先生说得有理。”

包公闻言,当即派张龙去将两人请过来,务必态度和善些。

张龙性子莽,若不是衙内只有他了,包公也不会叫他去,他闻言满口应下,到了大相国寺附近,态度已经努力和善,但很显然他的长相实在太拖后腿。

最后好说歹说,总算是把人请到了开封府。

“民女吴中怡,这是幼弟吴风,拜见包大人,拜见公孙先生。”

原来,这名少女叫吴中怡,乃是鲁地人士,近些年一直和母亲带着弟弟大江南北地找大夫治腿,今年听说叶神医叶老先生在汴京城定居,便和母亲急匆匆北上赶来。

却没想到,赶上了汴京城大雪,又因为夜半城门不开,他们只能借宿荒庙,荒庙冷风刺骨,母亲又早就受了风寒,这一夜下来,第二日就不大好了。

吴中怡又说,母亲临终前拿出这幅画,说一定要卖这个价钱,若是卖不掉,便叫她曝尸荒野。

说到此处,吴中怡跪了下来:“大人,母亲遗训,小女不敢不从,还请大人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