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直接被晾在了那里,又过年余,英王去军职,他也改迁乌孙郡同知——这就是军转民了。
事实上,他的仕途也还算顺畅,先皇大行之前,将他放到了海西做郡守。
不过乌孙郡在中土国西北,海西郡则是在东南,虽然升任正职牧守一郡,是可喜可贺的,但是这样的调动,也委实令人无语。
乌孙郡行动靠马,海西郡行动靠船,乌孙牧羊,海西种茶……
但是不管怎么说,海西郡的郡守,是脑门刻字的英王人马,所以他来了。
相较地球界的政客,中土国的官员比较有节操……好吧,其实这跟节操也没什么关系,总之就是这么一个社会风气,中土讲究荣辱与共,不讲朝秦暮楚。
大厅内十八席,他是唯一的封疆大臣。
英王的嘴巴微微动一下,想要帮着介绍李永生——他自认,对李永生的了解,不会比宁致远少,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沉默。
他倒要看一看,宁致远打算怎么介绍这个人,或者可以由此得知,那个登了大宝的皇侄,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这是朝阳大修堂的李永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宁致远不说话则已,开口就是石破天惊,他笑眯眯地表示,“我受刺客袭击,性命垂危,多亏他的针术施救,三凤九鸣……太医院一致认定,他的针术,远超针王桂一男。”
有意思的是,他不介绍李永生的其他业绩——其实也不合适介绍。
“开玩笑的吧,”有人直接表现出了异议,针王桂一男,那是两百年都出不了一个的天才。
“原来是他?”有人却是听说过此人。
还有人心怀疑惑,“朝阳大修堂的修生吗?我看他都中阶制修了,难道是我看错了?”
这时英王却出声了,“小李的针术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其他方面也颇为不俗,现在已经是博本院的研修生,即将结业了,至于朝阳大修堂,他是曾经在那里插班修行。”
有人讶然发话,“原来寿星公也识得他……果然是有志不在年高。”
这话看似夸奖李永生,其实有点打宁致远的脸——你找一个陪客来,却是英王熟识的。
宁致远面带微笑,似乎并没有听出言外之意。
紧接着,却是首席的宗正出声了,他看着李永生,“莫非是写《拯救战兵雷锋》和《赵氏孤儿》的那一位?”
李永生本来不能随意说话,见有人发问,才抬手拱一下,“回宗正大人,正是小子。”
回话的时候,他依旧坐着,这也是古礼,站起来回答,才是灭自家威风。
“哦,”宗正点点头,也不多说,其实他心里有点不喜欢这小子。
他是不参与朝政的,对朝廷里的东西也很陌生,但是对这个修生,他却知道得不少。
原因很简单,《拯救》这个话本,是为光宗刷声望的,对皇族的影响很大,甚至那位居住在深宫的老太太,都亲口赞许过——这东西一听就是假的,但本意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