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虞允文点了点头,这一番话史浩说的极为漂亮,但这一些都是人人都晓得,人人都会说的大道理,不值一提,应该还有下文。

王庶道:“接下来史浩的一番话可便造成轰动了,当时我也在场,记得他是如此说的:‘当然。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废话。便拿我大宋来说,我朝虽然日渐兴旺,但依旧存在诸多弊端。首先需点明官吏升降制度,我朝最大的弊端之一正是升降制度不明。升降官员不问劳逸如何,不看政绩好坏,只以资历为准。因此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无所作为。其二,限制入用官员。我朝有一惯例,朝中大臣可自荐其子弟任官,这一惯例实不可取。据我所知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经过十年为官,一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可高达十几二十人。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不仅增加了国家开支,而且这些纨绔子弟又不干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为祸社稷。其三、严密贡举制度。如今科举制度只要死记了儒家经书便能中举,死记而不能活用又有何意义?其四、我朝对地方官员管制太轻,以至于各地不称职之官员十有八九,不但不能造福百姓,反而为祸一方。其五、均公田,藏富于民。一个国家的富强并非在于富商多少,只有百姓富了,才是真的富强,如今之势,却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一片虚假的繁华。第六、整治军备。提拔能战敢战之将,以收复河山为目的,精练甲士。无需大势扩军,只要将我朝那些庸将替换,以智勇大将接管必然会是另一番局面。第七、减徭役,如今因连年战乱各地户口已然减少,但民间对官府的供给,却更加繁重。应将户口少的县裁减为镇,派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担任务,将那些本不该承担公役的人,全部放回农村,发展生计。如此,百姓便不再为繁重的困扰而忧愁了。’”

王庶说道这里停了下来,虞允文拍案叫绝,喜声道:“史浩这一番话可谓字字珠玑啊,细数我大宋所有政策弊端。此人才干不仅仅只是谋士,因可为相。”

“不错!”王庶点头笑道:“这一点彬甫你看出来了,我也看出来了,那官家也看出来了。但是官家却放弃了,说史浩庶子小儿,不识大体,反而妄议国政,莫说是新科状元。便是同进士出身也没有给他。”

虞允文心思细腻,立刻相透了其中问题关键,沉声道:“官家,这是不敢吧!”

“是也不是!”王庶从容道:“官家安于现状,而事实证明,任何一次政治改革都会引发一场政治风暴,以赵构的魄力是不足以承受的。如此,赵构也不至于完全无视史浩的才华,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帮罗相公说话了。”

虞允文心中一动,惊诧的看着王庶,想不到此事又跟罗腾飞扯在一起了。

王庶道:“在说完这七点我大宋王朝的弊端后。史浩随即又道:‘如今我大宋看似繁华,实则还有许许多多的内在问题尚未解决。但这七点却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具体成果且看罗太尉治理淮南西路、南京南路的英明决策,便可看出。罗腾飞文治武功,天下冠绝,想必他早已看透我大宋这些弊端,治理两地时处处以百姓为主,打压地方强豪,虽然他治理两地时间不长,但那成效却是显而易见的。’这本是一句由衷叹服的话,但却让赵构勃然大怒,也注定了史浩的悲剧。”

虞允文皱眉道:“仅仅只是一句叹服恭维的话,却让官家产生了如此额外情绪。看来,官家已经容不得相公了。只是我觉得奇怪,他们两人何时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相公不满官家这个我等明白,他性子如此,对于民族利益看的尤为重要,不满官家的作风,理所当然。可是官家还需要相公驻守边防,没有理由敌视相公啊!”

王庶不屑的一笑:“原因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已。”

虞允文恍然,淡淡一笑,也没有多大的反应。对于赵构干得荒唐事,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

王庶道:“这史浩是一个人才,不容错过。他缺的唯独只有经验,年轻气盛,需要历练。他错就错在对于千疮百孔的大宋还抱有希望,要想如他所愿的大治,只有一个办法。改朝换代,将大宋已经是有弊端全部推翻埋葬,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日后五胡乱华的悲剧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