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对于下属州县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原本各州县的胥吏都是靠征收沿路的“过税”来盘剥商旅,现在这个好机会没有了。
但对于经常走汴京-扬州一线的商户而言,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从汴京到扬州原本主要依靠汴河漕运,而汴河漕运以运输纲粮为先,运输货物押后。有时汴河水位浅的时候,货船能在岸边“趴”上四五天,等到将汴河上运粮的纲船都过去之后,才能轮得到自己。
因此走汴河漕运既费时又费钱,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新鲜货物便等不及。
如今有了“高速”公路,不仅运输速度很快,而且还不用一程一程地停下来缴过税,只需在一开头就把所需缴的运费和税费都缴清就可以了。
听到这个消息,从汴京到扬州,商旅们都是大力支持的。
然而朝堂上,王安石依旧“老成持重”了一把,建议官家暂缓“收费公路法”的颁行,而是再一次以“特批”的方式,允许“汴京-扬州公路”的开工修筑。
事情依旧由明远来主持。
为此,明远亲自去了一趟扬州,在那里,与他主管运输的冯管事见了一面,议定了这次的策略。
接下来,就是冯管事借明远的名义,在平山堂前召开“集资”会议,依旧是“集资广利”的方式,将此次修筑“汴京-扬州公路”的出资分成了一百分,并限定一家最多可以持有二十份,多了不行。
最终,太后的高家认购了二十份,宗室与曹太皇的曹家各持十五份,贺家十份,明远自己名下有五分,余下的全部交给了一份一份投入的小商户。
赵、曹、高等大家族在之前“山阳-汴京公路”的修造上尝到了甜头,这一次便想要参与得更多些,要往管理修造工事的“修路局”里塞人。
明远并无不可,只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不得贪墨,一旦发现贪污,会立即被革除。
这一点大家都同意,毕竟塞人就是为了监督别家人不贪墨的。谁家要是塞了个“坏种子”进来,革出去那是理所应当。
第二个条件是需要会计学校的“毕业文凭”。毕竟整个工程都会以新式的记账法来记录收支,没有进会计学校学习过,进来就是睁眼瞎。
各大家族在这一点上都是早有准备,早已储备了不少“会计人才”。但是其他参与的小型商家便有些吃亏了。
但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会计学校”如今在汴京、扬州、杭州等地都开了起来,他们只要送人去参加一个“高强度速成班”,能及时通过结业考试,也是赶得上这一波的。
于是,“汴京-扬州公路”的修造计划就这么定下了。
因为道路较长,有些州县热情,而另外一些州县不那么配合。因此明远等人将整条公路划分了几段,分段修造。
到时先修完的那一段可以先用,后修的就只能看着先修的眼红而已。
明远想:待到整条公路从扬州一直贯通到汴京时,南方到汴京的交通能力应该会大大加强。
不过,他现在亟待收获的,是来自更加南方的货物。
史尚走在广州城中。
二月里的天气就已经很温暖,出太阳的日子里,他连夹衣都穿不住了。于是史尚只穿着一身单薄的衣袍,鬓边簪花,潇潇洒洒地走在珠江边的官道旁。
一路上好几个夷人从他面前经过,但史尚在广州和杭州都待过,实在不会一见到夷人便大惊小怪。他甚至连明远提到的那种“蒸汽浴室”都尝试过了一回,只不过实在是无法习惯,最后还是像其他人一样,冲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