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婆子七手八脚地拦着她,柔声劝阻,奈何木伦氏哭得凄厉,一张粉面梨花带雨,仿佛是受了莫大的委屈。
不一会儿谢令仪被救上来了,人却还在昏迷中,几人七手八脚抬着她回了姚菲院的方向,另有人去请医者了。木伦氏哭得更加凶猛。
“吵吵嚷嚷的像什么话?”王氏和谢衍闻讯从东边赶来。她是听到消息就过来的,午饭还没用完,手中的绣帕不着痕迹地压着嘴角的油渍,“大老远的就听见你的哭闹了,木伦氏,你是要翻了天去了?这个家还能有片刻安宁吗?”
“夫人,你可要给我们娘儿俩做主啊。”木伦氏挣脱了两个婆子,一个前扑跪倒在王氏脚下,一下一下磕在青石板地面上,“咚咚”作响,可见是用了全力的。
“起来起来,你这是做什么?有话好好说。”王氏蹙眉道,声音已然缓和了不少。
木伦氏含泪道:“贱妾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命比纸薄,但是,贱妾只有六娘一个小姑在身旁陪伴。虽然她是庶出,也是大人的血脉,请夫人务必保全她的性命。”说罢又“砰砰”地磕了两个响头。
王氏挥手让万石妪扶她起来,道:“谁要你们的命了?把话说清楚。”
木伦氏道:“三娘子和六娘子起了冲突,三娘子竟把六娘推到水里!阿姊,你可要为六娘做主啊。”
王氏吃了一惊,回头去看秋姜,眼中不由多了一丝严厉:“三娘,可有此事?”
秋姜先给她行了礼,低眉沉稳道:“三娘和六娘同在河畔,说笑了几句,不过是姊妹间的玩笑话,算不上争执。六娘临走时不慎踩了三娘的裙摆,这才不慎失足。阿姨没亲眼所见,有所误解也在情理之中。”
王氏看向木伦氏,木伦氏仍是抽泣着:“婢妾确实是事后才听说的,但想空穴无风,六娘向来小心,断然不会自己跌进去的。”
王氏皱了皱眉,又看向秋姜。
秋姜俯视木伦氏,声音不大:“阿姨不在现场,许是爱女心切,又听了哪个婆子乱嚼舌根,这才误会了。”
王氏对万石妪吩咐道:“这么大的院子,附近又有这么多下人扫雪,一定有人看见。你去找瞧见的过来。”
万石妪一叠声下去了,过了会儿,却回来禀告说,因为当时隔得太远,又有梅花丛挡着,视线受阻,实在看不清楚。
王氏凝眉,有些为难:“你们各执一词,我也没有瞧见,又无人证,这该如何定夺?”回头征询谢衍的意见。
谢衍口气淡漠,仿佛事不关己:“夫人是谢家主母,这些后院里的事情,理应你一手操持。孰是孰非,夫人自己定夺。”
王氏知道他最不喜欢这些事情,见他眉宇间仿佛凝结了一层寒霜,多有不耐,遂不再问他。她沉吟了会儿,道:“此事你们都有错,各自回去抄《德经》三百遍,后日正午祭祀,送到佛堂焚烧。”
木伦氏面有委屈,还要落泪,见谢衍面色冷漠,生生止住了,只小声地拿帕子掩着半面抽噎着。
谢衍挥手道:“都散了吧。”待几人退下,回头对王氏道,“你是一家主母,这样的琐碎小事,自己拿主意就是了。”
王氏见他昨日还对谢秋姜另眼相待,今日的态度好像又无偏颇,往常他虽然礼敬她,却对木伦氏最为宠爱,两相思量,分不清他到底偏向谁,心里有些吃不准,嘴里却恭顺地应道:“妾谨记教诲。”
谢衍缓了神色,牵过她的手放在自己掌心轻轻合上:“这后宅的女人都不是省心的,我知道你辛苦了。”
“为了夫主,为了谢府,妾身不辛苦。”
谢衍笑道:“为夫知道你的苦心,也知道你的辛苦,心里实在不忍。你我夫妻多年,膝下子嗣却极为单薄,只有大娘、二郎和五娘,为夫又常年在洛阳为官,一年也抽不出空来看你,应着眼眼下,为谢氏一门多多开枝散叶才是正经。”
王氏听他这样说,渐渐红了脸:“夫主!什么子嗣单薄?不说三娘、六娘、七娘,还有远在桐庐的八娘和九娘,今年也十岁了,若是夫主有意,我便差人把尹氏和她们几个接过来。”
谢衍却只是望着她,目光恍如含着一池春水,在这冰天雪地里格外温情:“那些都不是要紧的,在为夫心里,你和大娘她们才是我最亲近的人。”
王氏的心仿佛浸到了蜜罐里,却他又叹息着说:“这段日子,我会抽空多陪陪你,除却这桩事,其他的什么事都不要紧,就是放着也无碍。”
“放着?”王氏顿了顿,“那由谁去管?”
谢衍沉吟了会儿,似乎是在思考,半晌,无奈地对她说:“少不得要劳烦母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