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众人也都是长了眼睛的,知道简玉衡这是彻底打上了王从武一派的印子。但愿往后他的性子不要像王从武,若要随了王从武,那这朝中就又得多一块茅坑里的臭石头了。
有些人促狭,还特意跑去王从武那边说教,让他不要把人给教坏,成日家的不苟言笑又老古板,圣上看了又怎么会喜欢?
对上这些,王从武从来都不假辞色。
他转过头就跟简玉衡道:“这些人说的话你一句都不要信,咱们圣上是明君,并不介意武将与谁相交,但身为武将,自己也需时刻注意,既不必同那些文臣走得太近,也无需跟他们闹得太僵,免得日后走近了反被人拿住把柄,说你结党营私,意图谋反。”
这便是王从武从来不跟文臣混在一块儿的原因,说他迂腐也好,冥顽不宁也罢,以前他爹他祖父就是这么教他的,如今他也这么教简玉衡。
“你年轻,出身好,脾气也不差,如今更得圣上看重,围在你身边的人不知其数,你自己须得想清楚,不该交的人从一开始就不要沾。”
文臣武将走得太近,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简玉衡受教。
近来他身边确实围了不少人,他本来还没当一回事,如今看来,有些人还是早早断了比较好。
又一日,萧瑾花了一上午功夫将积攒的奏书批完之后,便一声不响地出了宫。
宫里的人对圣上出门这件事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虽然这样不大合规矩,但是他圣身上哪一次将规矩放在心上了?打从继位开始好像就没怎么守过规距,且对循规蹈矩的人还不大喜欢。反正没人敢拿这件事情烦圣上,就连朝中的御史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萧瑾高兴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向着萧瑾的人多,若是无人支持,好比当初建康地动萧瑾执意前去赈灾时,不就被人抨击得不清么?如今自丞相至六部尚书,无一不心悦诚服地跟随萧瑾,哪怕徐庶也都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老老实实地按吩咐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