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兵马未动,大义先行

明扬天下 何昊远 1382 字 2022-09-21

先颁布讨伐诏书。

这光打雷不下雨,有什么用?

秦牧知道司马安不会胡乱放屁,这么做一定另有用意,他稍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有云:兄弟阔于墙,外御其侮。对于同为汉人政权的大秦与朱明来说,以异族入侵,强令剃发异服的女真就是外侮。

面对外侮,兄弟之间应该暂时放下嫌隙,共御之。

一直以来,大秦对荀延残喘的,都没有主动攻击,甚至还允许商人互通有无。现在大秦起兵北伐,驱逐外敌,朱由榔却在后面趁火打劫,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上,他理亏。

现在大秦忙于北伐,不适合大举发兵南征,但也不能就此忍气吞声,必须先坐实的“不义”罪名,抢占道义的制高点。

这一点很重要,与对付满清不同,大秦与满清之间,大秦毫无疑问占尽了道义,只要把精力用在军事上,驱逐满清就可以了。

而大秦与朱明之间,以前毕竟是臣与君的关系,道义上并不占理,大秦一统天下虽然已是大势所趋,但将来发兵攻打朱明,总难免会让后世所诟病。

别以为这种“诟病”无关紧要,在这年代,讲究君臣父子,纲理伦常,一切皆须名正言顺才行。

你得位不正,受人诟病,将来就会有人拿这个来攻击你,甚至以此为理由煽动叛乱。

正因此,历朝历代建立之初无不尽量诋毁前朝,以突显自己夺得天下是合乎大义、是名正言顺的。

司马安建议先发布讨伐诏书,也是本着先抢占大义的意思,现在北伐还没有结束,来趁火打劫,有“共御外侮”这个大前题在,百姓都会觉得是朱由榔理亏,进而同情大氛

一但事过境迁,将来最直接的外族威胁没有了大秦再讨伐朱明,那就是纯粹的内斗。朱明是曾经的天下正朔,那时百姓就会觉得是大秦在“,以臣伐君。”他们就可能会转而同情,这对大秦很不利。

按司马安的建议,先发讨伐诏书,让都知道,是无义在先将来发兵讨伐那就名正言顺了。

秦牧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让杨慎负责起草了一份讨伐诏书口强烈谴责为一己之私,不顾民族存亡,不顾死活,不顾沦丧,趁火打劫,背后拥刀子,险至北伐大业半途而废的恶劣行径。

总之,所有能扣上去的罪名,都扣给了和翟式耙诏书拟好之秦牧盖上玺印,正式颁布天下。

这就叫兵马未动,大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