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弟弟写日记,让弘曈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且字很简单,先在纸上练出了点模样,才动手写到了本子上。
觉得满意了,才阖上本子,眼巴巴地:“姑姑拿去给额娘看看好不好?”
红袖想说,你额娘得睡了啊,正好里面端出水来,太子妃刚刚洗漱完。无奈地点点头,抱着本子进去了。弘曈巴巴地跟在她身后,扒着门框听到里面传出一句:“很好。”还带着笑音。
他大声地道:“额娘,我明儿还过来给弟弟写!”
——————————————————————————————————————————
忙乱的一天过去了,第二天,两个说“明儿还过来”的人真的都过来了。弘曈迫不及待地要给弟弟再写日记,佟贵妃就是探望产妇,外加过问一下洗三事宜。
弘曈得知写日记要到一天结束之后再作总结,精神就不太振奋,淑嘉睡了一夜,早上又吃得饱,很有力气吩咐他:“你去代额娘给老祖宗请安,回来多认几个字儿,今天的日记长呢。”
这才又蹦又跳地往宁寿宫去了。
佟妃是在弘曈走后才过来的,她先去了宁寿宫请安,报告今天会到东宫来,在老太太那里挂了号之后才过来的。
红袖接了佟妃,让坐,奉茶。等佟妃问:“洗三的事儿,你们也是经过的,可有什么准备?”
红袖才答道:“主子也准备了些,要用的东西、拟请的客人也有个大概了,还得请您给掌掌眼呢。”
佟妃也不推辞,要了单子来看,心道太子妃果然心细,这些事儿都准备妥了。她最后只提出一条:“添上石文英的夫人罢,你主子娘家人总要请来的。纵使伯爵府不方便,旁支来人看看也是应该的。”
接着佟妃又命令往各宫里报喜,给今天值班的皇子再说一声,又往各王府通知大家准备参加洗三的仪式、也是提前通知:满月礼什么的,你们也要准备好。
有了佟妃的帮忙,淑嘉这里轻松了不少。未来的一个月,她就只管躺着、在自己屋里走两步、逗逗儿子。她丈夫出门儿去了,夫妻相处问题,以及防止丈夫出轨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了。
最忙碌的还不是佟妃,而是弘曈,学习效率大大上升。恩格斯说过,当社会对某种产品有所需求的时候,这种需求比一百所大学产生的推动效果都要强。这话放到弘曈身上也同样适用,他绞尽脑汁,努力学写自己觉得可能用到的汉字,忙得不亦乐乎。
高三燮通晓满汉文字,胤礽又不在宫里,就被弘曈抓了壮丁。
在弘曈在他弟弟的日记本上记上了“洗三被葱打”——其中葱字太复杂,会写而写不好,只好用拼音代替,回去他写了一页的“葱”字儿——之后,又领过了更繁重的任务。
高三燮发现自己的任务变重了,这阿哥呢,不但写日记,还帮忙写家书。高三燮再三确定,太子妃这是闲着没事儿玩儿子呢。左看右看,弘曈阿哥还没学会写小楷,不能说字大如斗,也是“径寸”的规格,好么,一封家书下来,写了六、七页纸,统共也就二、三百字。好在格式是写对了。
淑嘉要是有什么想表述的,也不会真让个虚龄四岁的小孩子来写,他字还认不全呢。她只是不想让弘曈觉得受冷落而已。正式的文字,她已经让弘晰过来,隔墙口述了。
远处,胤礽就收到了家书,打开一看,一封是弘晰写的,内容是淑嘉口述的,家中一切都好,感谢孩子他叔叔帮忙当信差,佟贵妃很照顾大家,弘晰学习很用功,信就是他写的,等等等等。
看完这个,掏掏信封,还有,字是弘曈的字,嗯,蛮有童趣的那一种。康熙大笑,胤礽对弘旦道:“你来回罢。”然后他去写信给老婆,写安慰的话,再夹张纸给弘晰,详细询问功课。
弘旦于其父口述外,自己夹了张字条给弟弟:“你要好好学写字。”
弘曈与其母口述外,亦夹了张字条给哥哥:“我四(虚)岁,你六(虚)岁。”岁字写得尤其大,这个字的繁体字对于弘曈来说那是真的繁得很。
这样的书信来往,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中,圣驾回朝。
——————————————————————————————————————————
回到京中的康熙与太子很快就忙碌了起来,各种年终总结,种种祭祀活动。
康熙最上心的,是儿子们的表现。胤礽除此之外还要加上一样,老婆和儿子。他们统共出门小一个月,就算有什么,能看出来的也挺有限。不过这父子俩还是敏锐地发现,人多的场合,大家站立的位置,有了一点变化。
谁与谁亲近,不自觉地就会走得近一点。这里“走得近一点”就不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他们俩就是站得比较靠近。跟别人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跟他就保持个一尺。
胤礽眯了眯眼,阿灵阿,你跟老八不要太粘乎啊,乾清宫的大院儿里呢,四下都有眼睛的。
阿灵阿歪歪头,也看到太子了。那又怎么样呢?
朝里的人,谁不想跟下任皇帝走得近一点呢?既使是阿灵阿这样背景够硬的,也没道理跟舒适的未来过不去不是?
这是一个历史问题,阿灵阿对上胤禩有些担心的目光,撇撇嘴:“习惯了。”
【大-雁-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