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臣有张良计

整个唐末至宋初的历史,就是一个武人们弑杀自己的皇帝的历史,皇帝者,兵强马壮者为之,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最实实在在的历史。

正因如此,从宋朝开始,对于武人的成见和戒备,从未有过松懈。

以至于武人的地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一个七品的文官,可以当面痛斥三四品的武官。武官尚且如此,那么……寻常的士卒,就更加是猪狗不如了。

大明的军户,是最惨的,他们的待遇,未必比乞丐要好多少。

在这种长年累月的习惯之下,正如王守仁所说的,想要招募几千上万人,肯定能招募到,若是再多招几万,虽然是良莠不齐,却也未必不可能,可倘若是大规模的募兵,那么……

休想!

因为,这个世上总有几个昏了头的家伙,走投无路之下投军。也有可能有人中了方继藩的邪,进了军中。

可方继藩毕竟没有群体降头术,不能让每一个都中邪。

王守仁想过许多方法,可要改善,太难了。

这个观念,就如王守仁所提倡的心中贼一样,这便是天下人内心深处的心中之贼,破贼易,破心中贼难!

可是恩师,似乎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只随口说,这件事他自会料理。

这令王守仁心里震撼了。

其实很多时候,王守仁心里总觉得,自己的恩师,好像也没见他读什么书,成日游手好闲,要嘛就是吃喝玩乐。

他和其他的弟子不一样,其他的弟子,是对恩师永远不会有任何怀疑的。

可王守仁若也只因方继藩是自己的恩师,便对方继藩绝无任何的怀疑,那他就不是王守仁了。

王守仁会思考,越思考,越觉得自己好像钻入了死胡同里,因为恩师实在是深不可测,又或者恩师……可能有时候真的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当然,恩师有没有本事,这也改变不了王守仁是方继藩弟子的事实。

现在……王守仁不禁开始想,恩师……当真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若如此,这数百年的成见,千千万万人的心中之贼,到底如何能破?

方继藩不知道王守仁的脑子又在琢磨什么,却是道:“时候不早啦,伯安,你去洗碗,洗干净,洗碗筷的时候不要瞎琢磨。”

王守仁起身,收拾碗筷。

欧阳志后知后觉,等王守仁将碗筷收走了,他才道:“师弟,这样的粗活,我来吧。”

他是朝着门前一片虚空说的。

方继藩看的目瞪口呆,欧阳志这到底是智障,还是机灵来着?

…………

次日,方继藩入宫,拟了一份王守仁昨日所说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