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崇文,讲武

此言一出,在场的老少爷们都是面露欣然。

贾政面带敬配,赞叹道:“子钰当真是惟德惟贤啊。”

这哪怕是传扬出去,都是馨德之举,在宗族中矜老恤幼,弘扬文教。

贾珩道:“政老爷谬赞了,当然,若族中子弟不愿读书之人,也可入贾氏讲武学堂,听说宁府中有一耋老讳名焦大者,其人曾陪国公爷出过几次兵,在死人堆里熬出来过,虽年老体迈,但仍有军中武艺,可教蒙童习武,另外,我还会在军中寻人来教授族中子弟习武。”

既然他已经打算承接了宗族,就不能再将宗族视为累赘。

可以说,当他入主宁国府,成为族长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意识到斗争形势已经发生剧烈的变化。

他不再是受贾珍欺压的庶支旁亲,而成了贾族族长。

迎接他的也是一场赶考。

如果不想让贾族成为他的负累,而是反过来成为他的助力,他就需要改造贾族,大浪淘沙,将一些真正的宗族菁英拣选出来。

谁说神京八房,都是废物点心?

不尽然吧。

何况就算一张卫生纸,都还有用处呢。

有一些小孩子,心性未定,调理调理,或是读书习武,或是从事商贾货殖。

嗯,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

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事实上,在封建宗法社会,明君任人唯贤,也并没有排斥任人唯亲,二者都是并用的。

因为同为一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说句不好听话,将来如果贾珩要造反,除却亲信部将可以托以大事外,从宗族挑拣出的精英子弟,同样死心塌地的一批。

因为造反是……要诛九族的!

如曹孟德,不仅仅拥有五子良将,夏侯和曹氏宗族给他提供了多少人才?

夏侯兄弟,曹仁、曹洪、曹真、曹休……

再说李唐,他们打天下之时,如李神通,李道宗,李孝恭……

都是战功赫赫之将。

相反,没有宗族支撑,极容易为外室所篡,因为权力失衡。

“至于贾族中会不会出白眼狼,这都是小门小户弱者心态!成大事者,何曾有过这种想法,如曹操,供用族中子弟读书习武时,可曾有过这种担心?真有白眼狼,摁死就是了。”

贾珩将酒杯放下,目光平静扫过在场的贾族中人,落在年轻子弟身上。

“当然,如贾赦、贾珍这等宗族败类,还是要强势扫除的,至于贾琏这等花花公子,宝玉这等富贵闲人,只要不捣乱、不作恶,无需理会。”

贾珩定下为读书、习武之设“崇文”、“讲武”二堂,之后就不再谈正事,谈笑饮酒,接受完同辈与晚辈敬酒,而后向文字辈和代字辈的族人敬酒,推杯换盏。

一场酒宴,吃得贾族中人尽欢而散。

除了贾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