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既是复仇之战!也是灭国之战!

李淏闻言,就是一愣,连忙转过身来,看向那内监,说道:“人呢,人在何处?”

汉廷锦衣府的大名,李淏如何不知?

只是,这个时候,别是冒充的奸细吧?

李淏念及此处,心头的兴奋暂且压了下来,道:“他可有身份令牌?”

“陛下,其人随着汉使一同进来,身上有令牌为证。”那内监说道。

李淏闻言,心头再难按捺大喜。

而后也不多说,离了书房,前去见那位汉使。

此刻,殿中,一间暖阁当中,侍卫列于廊檐之下,神情肃然。

而厅堂之中的梨花木椅子上,一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府探事,与一个身形微胖,颌下蓄着短须的中年官员坐在一块儿。

其人正是大汉驻朝鲜王京驿馆的国使——冯直。

原是鸿胪寺的官员,在朝鲜递交国书以后,带着崇平帝的圣旨过来册封朝鲜国王。

“大君驾到。”

伴随着内监犹如公鸭的嗓音响起,朝鲜国王李淏在内监的陪同下进入厅堂之中。

冯直与那位锦衣府探事登时从梨花木椅子上起得身来,朝着朝鲜国王李淏行了一礼。

李淏憔悴的面容上强行挤出一丝笑意,说道:“汉使,这位是锦衣府的壮士?”

冯直面上喜色难掩,说道:“大君,这位是锦衣府探事,听说这次带来了朝廷的最新喜讯。”

这位驻王京的汉使,心头也对如今朝鲜王京被满清重兵相围的局面,担忧不已。

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说法。

以女真人对汉廷的仇视,如果逮到汉人的国使,肯定要千刀万剐,来泄愤不可。

李淏此刻已经落座下来,问道:“汉使带来了什么喜讯?”

那位小校拱手说道:“根据神京和北平府传来的飞鸽传书,朝廷已经派遣卫国公为钦差,前往北平府坐镇,指挥水陆两路大军,前往驰援朝鲜,平灭辽东女真。”

这其实也是贾珩布置的一手,即给朝鲜上下以希望,否则,朝鲜再次投降女真怎么办?

“卫国公?”朝鲜国王李淏闻言,心头就是一喜,道:“这次是卫国公亲自带兵过来?”

如果是那位大汉战神亲自领兵过来,这女真八旗精锐弹指可灭。

小校沉吟片刻,拱手说道:“飞鸽传书说,这次调集了江南水师,因为路途迢迢,所以耽搁了一些工夫。”

李淏问道:“北平方面收到求援之信,现在为何迟迟不发大兵驰援?”

“此事另有隐情,女真方面派出一支精锐在山海关外监视北平经略安抚司的兵马,以致无法派兵驰援,而且未得朝廷严令,边军也不敢贸然出关。”那小校开口说道。

李淏拧了拧眉,问道:“那卫国公此刻到了何处?”

小校道:“大君勿忧,此刻多半已经前来北平,还望大君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到卫国公一到,肯定派出兵马驰援朝鲜。”

李淏点了点头,面上难掩振奋之色,沉声说道:“汉使如此一说,孤心头就定了下来。”

先前是因为汉廷的援兵迟迟不来,以至意气消沉,但现在既然汉廷出兵驰援,那

事实上,这也是贾珩有意如此,最大程度地激发朝鲜国内对女真的抵抗,否则,八旗精锐全无消耗,那么后期再想收拾残局,也要多费许多手脚。

李淏道:“汉使先去好好歇息,孤要召集群臣,将这个好消息传至整个王京。”

这等鼓舞士气的消息自然是要传扬出去,以坚定上下抵抗女真的意志。

那锦衣府探事闻言,拱手一礼,也不多言,与冯直离了朝鲜王宫。

……

……

暂且不提朝鲜大君李淏如何激励士气,却说王京城外,五里之外的营寨中——

一座座浅白色的帐篷如天穹上的白色云朵,朵朵绽放,而四方都是身穿红色泡钉甲,腰间挂着马刀的军卒来来往往。

中军大帐内,阿济格此刻大马金刀地落座在白色军帐中的一张靠背帅椅之上,周围则是女真八旗以及汉军八旗的将校,躬身侍奉。

阿济格刚毅面容之上喜色难掩,说道:“这红夷大炮和轰天雷,可真是好用,怪不得那汉廷的兵马竟连战连捷,打下了城池。”

鳌拜也哈哈笑道:“这几天,炮铳齐发,的确是壮观非凡,纵然是打汉廷的山海关和蓟镇,也在反掌之间。”

阿济格点了点头,说道:“就是炮铳太过笨重,移动起来,殊为不便,这次带过来,实在费了不少功夫。”

这其中的炸膛以及其他诸事,那就更不用说了,而汉廷的军器监,显然更先一步技术迭代。

鳌拜道:“王爷,这几天加紧攻势,我看王京城上的朝鲜兵卒已经撑不住了。”

阿济格点了点头,说道:“等明日一早,继续驱赶朝鲜的百姓蚁附攻城,务必拿下朝鲜王京城池!”

鳌拜低头应是。

这时,下方文吏出着主意,开口说道:“王爷,是否可以再劝降一下朝鲜的君臣?”

阿济格眉头一挑,面上满是怒气涌动,沉声道:“劝降?然后,我兵马一撤,朝鲜再行降而复叛之事?”

那进言的文吏,面色一变,连忙后退回班列。

阿济格猛地一拍梨花木椅子的把手,斩钉截铁道:“这次,我大清要彻底征服朝鲜,使朝鲜成为我大清的一部分!”

此言一出,军帐当中的众将校,面色都是一震,都为阿济格之言震惊。

其实,这是女真高层,如多尔衮、范宪斗渐渐达成的共识,因为满清在连续的打败以后,失血太多,从汉土又无法掠夺人口和财富,那征服朝鲜领土,掠夺其人口,也就成了必选项。

或者说,将来组建朝鲜八旗,成为满清的一部分。

先前是担心吃相太过难看,不利于攻打大汉,但现在满清除了收下朝鲜的疆土、人口,也没有别的办法。

鳌拜面色稍稍诧异了下,旋即不以为异,恢复如常。

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不然再如往常臣服、进贡,而后心怀二心,这仗也就白打了。

而此次既是复仇之战!也是灭国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