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褎然举首(一)

大明望族 雁九 3415 字 10个月前

整个大兴县衙随着县试的开场在考试日封闭,这些夹肉烧饼自然也是前一就备好的。

不过因陪着县令大人的监考的吏员也用这烧饼,或许是照顾自己人,上来时倒不是凉的,而是热过的。不过因热的马虎,并没有热透,外头软了,里面还略有些硬。

就着茶水用,有些噎得慌,入口勉强。

沈瑞是凌晨用的早饭,肚子里真饿了,一口气吃了三枚烧饼,才用茶水漱漱口,吞咽完毕。

他用眼风扫了扫其他人,除了第一、第二两人面上带了几分虔诚吃着夹肉烧饼之外,其他考生都拿了考篮中自备的吃食。即便有一、二人对县衙这准备的吃食略有兴趣的,试吃了一口也撂下。

并非都是因娇生惯养,吃不惯外头吃食,有的人则是带了谨慎,怕吃了荤食肠胃不调,影响接下来的考试,宁愿吃自己带的馒首或素烧饼。

等到未初(下午一点),离场大半个时辰的县令大人才踱步回来。

他的视线在每个考上桌上的碟子上打了个转,看到沈瑞右手边时,眼神就有些冷。

那是春山书院的小学生,咬了一口夹肉烧饼又吐了出来,吐出的半口烧饼牙就搁在碟子里。

第一的考生用了两枚、第二的考生用了一枚烧饼,到沈瑞这里用了三枚。

知县的视线在沈瑞的桌子上顿了顿,眉毛动了动、

沈瑞已经开始动笔,抄写第二篇时文。

等到撂下笔,他一抬头,正与知县的视线对了个正着。

知县对沈瑞点了点头,沈瑞连忙颔首回礼。

虽告诉自己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沈瑞还是忍不住想的多了些。

他正犹豫着要不要先交卷,右手座位的小同窗已经起身,随即身后也有动静。

看来被南城书院的学生抢了先,春山书院这边的学生都不甘,今日要强先交卷。

沈瑞见状,便也收了笔墨纸砚,跟在两个小同窗身后,成了第三个交卷的考生。

依旧由吏员引着,同窗三人去了昨日等着开门的厢房中。

一个小同窗道:“不知明日排名是否有变动?”

另一人接道:“县尊应该会抡才排名才是,否则要是一场定胜负,何必还要考五场?”

前边那人闻言,带了期盼道:“希望能此”说到这里,带了不忿道:“不过是仗着比我等年长几岁罢了,我们要是也熬到十六、七才下场,哪里还能轮得着他们占头里?”

他话未说完,旁边那人已经开始咳上,瞄了眼沈瑞,不停给这少年使眼色

这小少年却没明白同窗的用意,继续说道:“师兄们这个年纪都准备秋闱了”

沈瑞只做没听见,这小少年后知后觉自己失言。

他说的是第一、第二两考生的年岁,却将比同学年长两岁的沈瑞也说进去。他向来傲气,对于沈瑞这个第三的排名也未必就心服,便扭了过头去的,只当不知自己失礼。

“首场”排在前十的,都是已经遴选出来的出色考生。

没一会儿,就又有两个考生出来,就是那排在第一、第二的两个考生。

五人分属两个书院,道不同不相为谋,彼此都无话。

不过幸而后边的几个考生答题时间都不慢,等了两刻钟,剩下的五个考生也都出来。

今日“出头牌”,就是昨日首场的前十名。

算算时间,现在才未正,比昨日“出头牌”早了半个时辰。

依旧是披红的衙役吹吹打打,鼓乐齐鸣地将十个考生欢送出考场。

沈瑞上了自家马车之后,便琢磨起这大兴县县令来。

大兴县因是京县的缘故,是正六品衙门。大兴县父母官虽称县令,却不是正七品,而是正六品。

既然是正六品官,就不可能是考了进士后直接栓选,多半是外放知县任满考评卓异部推上来的。

能对推为京县知县,定是之前真有政绩的,不过肯定是没有靠山,才被安排在这容易背黑锅的位置上。

同样是父母官,京尹是热缺,京县则是避之不及的冷缺。

就算京中权贵拉关系、卖人情,走的也是顺天府衙门,而不是两个京县衙门。

沈瑞有心想要叫人打听打听这大兴知县的行事做派,不过想到京城人多眼杂,自己如今又正是考生身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熄了念头。

且看下一场,沈瑞心中暗暗对自己道。

回到家中,三老爷虽也过问两句,却没有同昨日似的让沈瑞默文章。沈瑞即“头场”进了前十,这次县试应无碍。

倒是徐氏那里,早听管事回报,晓得沈瑞是“首场”前十,笑着道:“看来要准备红包了,明儿儿会有人上门贺喜呢……”

沈瑞对于此风俗先前也有耳闻,每场前十名的考生,县衙会安排人手去考生住处“贺喜”。

沈瑞道:“一碗热水五十文茶水费,二百多的考生一一收到,算下来就是十多贯钱,这还不算考场中叫卖的点心吃食…不知今日还是不是如此?又有这‘贺喜,红包,县衙考试一回,倒是收益不少……”

徐氏道:“习俗如此,县试年年有,每次一旬功夫,要是没有丁点儿油水,县衙的人也不乐意……真要有赤贫子弟,他们也多睁一眼闭一眼,不敢太勒索……”

沈瑞想着那屠家少年没带银钱,差点被逼着欠债,就晓得徐氏是高估了那些人的操守。

那少年是个实诚的,一心惦记还他那四十文钱。

沈瑞虽对那少年没有轻视之心,可也会真的有功夫在考场外等那少年还钱

次日一早,大老爷才上衙门不久,县衙“贺喜”的队伍就到了。

就是前两次送沈瑞等人“出头牌”的那些人,看着穿着打扮,正职应是县衙衙役,客串鼓乐手。

他们一路吹吹打打的进了仁寿坊,后边就跟了不少看热闹的帮闲与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