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南跟着程刚去了楼上的包间,问曹原:“什么事,你说吧!”
“梁小姐,谢先生想叫我从你这里调200吨大蒜。”曹原说话都不带商量的,笃信她就能拿出来200吨大蒜。
她确实能拿出来,可是谢先生忽然急切地要大蒜干什么?
“谢先生怎么想起来去京都了?有人逼着他拿大蒜?”谢先生在摩都出手370吨大蒜,还只要2分钱一斤,京都也想叫他拿出来2分钱一斤的大蒜?
曹原摇摇头:“他去京都是开会,全国商会的联合会,大家共同献计献策。谢先生去之前,谭老头给他说过,上级要对他捐献大蒜的行为表彰。”
实际上这是把谢浩匀架火上烤了,因为谢浩匀以前的身份,现在太敏感了。
曹原说谢浩匀不是怕了,而是京都的流脑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因为全瓷国的年轻人都想去京都看看,旅游的人特别多。
200吨,是谢先生保守估计的需求量。
梁晓南说:“我听市里秘书长说前段时间他老丈人刚拿到一批100吨大蒜紧急调到京都,不够吗?”
“我不清楚,应该不够,不然他们不会表彰谢先生,还和他商量能不能再搞一批大蒜。”
梁晓南的空间一直没闲着,这一段时间在弄果树苗给董全柱,大蒜有是有,不足200吨了。
“曹原,我现在手头没有大蒜,你给我两天时间,我叫朋友赶紧凑出来,行不行?”
曹原当然没有意见,听到梁晓南能调来大蒜,他高兴坏了,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谢先生一直相信你能搞到大蒜,我担心坏了,天寒地冻的,哪里去搞那么多。现在可好了,我先给谢先生回个信,你这边弄好了,告诉我。我还住在谢先生以前的院子里。”
梁晓南记下地址,说:“过两天我弄好了,就去找你。”
她正愁怎么把大蒜弄到京都去救人,这下好了,谢浩匀出面,挡箭牌又找得杠杠的。
至于怎么把大蒜交到谢先生的手里,她不管了,京都既然要这批大蒜,那么火车皮什么的都会紧着大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