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杨士奇

永乐大案 寂海沉舟 1117 字 2022-11-08

这礼部尚书耿通是个铁杆的太子支持者,永乐二年的太子争夺大戏,文臣多支持朱高炽,武将多支持朱高熙。

可问题是,朱棣心底里更偏爱朱高煦,于是在方式上,包括黄淮、谢缙等人在内,都是在与皇上议事或者闲谈之时,见缝插针,比较含蓄地向他进言,唯独这耿通不同,颇有一副视死如归的气势,多番上书,言辞激烈,坚持维护嫡子立长不立幼的宗法礼制,还说立朱高煦为太子,将社稷不稳,日后必生乱云云。

朱棣大怒,将其直接下入大狱,却未改其志,直至朱高炽成为太子的三年后,才被放了出来,可见朱棣当时有多不待见他。

如此一个太子铁杆,刺杀汉王的凶手在他府内被拿,这确实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太子。

但更让汤宗忧心的是,这耿通的来历也不简单,他父亲正是大明开国功臣长兴侯耿炳文,畏罪潜逃的浙江都指挥使耿璇是他的堂弟。

当从陈瑄口中得知汉王遇刺的消息时,汤宗就隐隐觉得这两件事有关联,可却没想到关联如此之深,他说自己没想到,是没想到这背后针对的居然是太子!

“东里兄,大事不妙,一个耿通倒也罢了,可现在杭州府查出奉天殿刺驾案是布政使周洪宗和都指挥使耿璇所为呀。”汤宗急切道。

杨士奇道,“正传兄,我已经知道了,现在刺驾案的矛头也直指太子,所以我才着急赶来与你商议。”

“你已经知道了?”汤宗诧异,案子查出也不过短短几日,而且自己从未就此事上奏,杨士奇如何知道?

“正传兄,周洪宗和耿璇密谋谋反刺驾,两人一死一逃,不但我知道了,朝堂上都知道了。”

“都知道了?”汤宗疑惑,但稍稍一想,便明白过来,他猛然一拍亭中石桌,恨恨道,“纪纲,一定是他瞒着我上奏了皇上!”

他不知道的是,这次陈瑄去往杭州府,胡广一直力荐的驸马刘桢却没有来,也是因为纪纲的这道上奏,案子都清楚了,还派他来干什么。

“正传兄,就算纪纲没有上奏,此次回京你也必然要说出真相,他上不上奏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朝堂上许多人都认为皇上偏爱汉王,有重立太子的心思,太子担心地位不保,便抢先发难,勾结建文旧臣周洪宗、耿璇,图谋谋害皇上,登基上位,计谋不成,担心被发现,于是便先下手为强,指使耿通杀死汉王,彻底断了皇上重立太子的可能。”

杨士奇说完看着汤宗,“正传兄,现在朝堂之上议论纷纷,那些武臣找到了良机,更是上窜下跳,准备助汉王上位,现下如何保住太子,洗脱他的嫌疑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