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抄作业这我在行啊

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军机阁的设立,是为了减少皇帝在军事方面犯下错误的可能。</p>

而皇帝只要不在军事方面犯下错误,在军中的威望基本上是不会丢失的,这也就保证了皇帝能够始终牢牢的掌握军权。</p>

单靠皇帝这一个身份,说牢靠也牢靠,说不牢靠也不牢靠。</p>

为了增加一道保险,那就只能给皇帝树立一个明君,不会轻易犯错,就算换人也不一定比皇帝更好的人设。</p>

如此一来,是不是就稳如老狗一般了?</p>

“第二件事,我带回来的一万八千新军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各个郡,同时开始在各地宣传,争取入冬的时候将新军招募入营进行训练,而今年的招募计划为十万人,南北两方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招募人数!”</p>

“与之相对应的,原本的服役人数需要减少十万人,往后每年的秋季为征兵的季节,接下来几年每年的招募人数至少为十万人,三年之后,完成新老军制过度,全面废除原本的兵役制度!”刘破奴继续说着全面军改的事情。</p>

新老交替必然会存在一个过渡期,新军也不可能一口气招募几十万人。</p>

这其中必然需要考虑到新军的服役期是五年的时间,而第一批新军服役已经两年了,去年刘破奴带去西域的那些援军,今年也进入了服役的第二个年头。</p>

这些人在四年后都是需要退役回家的,所以只能循序渐进,每年补充进来十万人左右,这样等到老军制退出舞台之后,第一批新军退役,后面的就有同样的人数顶上来,不至于出现兵力空缺。</p>

而按照这个安排的话,最终汉军的兵力总数会在四年之后稳定下来,并且确定在五十万人左右。</p>

这个规模若是大范围作战的话可能还会有些欠缺,但是用于本土防御是足够的。</p>

更何况这只是南北两个战区的兵力,西域那边的兵力还没有计算在内呢。</p>

所以总体而言,加上西域,大汉的最终兵力会维持在七十万上下。</p>

而且考虑到新军那恐怖的火力强度,再加上这兵力都超过不少国家的总人口了,所以四年后的大汉基本上已经无敌了。</p>

即便需要远征作战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直接将退役两三年内的士兵征召回来就行了。</p>

到时候大汉瞬间就会多出至少三十万的战力,至于说退役的久了缺乏训练,这也不重要。</p>

把这些征召回来的人安排到各个营地接替原本驻扎部队的防务就行了,让现役部队直接去前线,然后他们在这里一边驻守一边训练。</p>

真要是等这批人也要上战场的话,那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世界大战开启了,否则易三十万汉军新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人能挡得住,就算是罗马也不行!</p>

“第三件事,这次在西域发现了一些问题,车辆的损耗太大,目前朝廷承受不起这些维护费用,所以新军需要继续改制!”</p>

“部队只配备少量的车辆用于侦查和穿插、突围,成立专业的后勤部队,将所有车辆全部交给后勤部队来负责运输保障,一线作战部队靠马也好,靠脚也罢,接下来拿出个议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