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无耻之徒 墙头马上 1784 字 2022-08-24

“你在杨光身边待过的。”他答非所问,“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阳光集团的兴荣史基本上就是它的前老总杨光一人的发家史:1976年,退伍兵杨光卖掉了自己唯一值钱的家当——一块钟山手表和一件军大衣,拿着共计所得五十五块,领着五个兵油子,迈出了白手起家的第一步。

二十年里,这哥们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住着破烂的平房,睡着冰冷的地板,就着窝头喝着凉水,挖开了一条从山西向石城运送煤炭的乌金通道,然后搞起了海运业务,实现了自主经营,两年之后收购了石城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接着与外商合资在石城本地率先建立企业集团,也把石城推向了全国舞台。

阳光集团,这个曾经带动石城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的成功,也使杨光本人成长为一颗耀眼的经济、政治明星,他头顶上的光环不胜枚举:经商,他做过阳光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石城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协会副会长,还拿过省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从政,他的步伐也未停下——九二年开始连续三届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然而到此为止,以上皆为废话,因为无论杨老总本人上不上胡润百富榜,都于我们广大贫下中农来讲,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这在线性代数里,叫做两个向量线性无关。

重点在下面。

如山的军功章并不能解决利益分割不均所带来的矛盾,阳光集团的股权之争一直是杨光心头一块重病,如果说十年前的杨光还在为企业的发展而到处奔波的话,近两年来,他所作的,就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有时候后半夜才回家。

这话是他们厂看大门的郭大爷说的,你们知道,老总的一手段子很多都是从看门大爷那流传出来的。

那么,他到底在研究什么?到了这个层面,大爷就不知道了。

而作为阳光集团的前法律顾问,我想我大概最有发言权。

我做阳光集团法律顾问是三年前的事,这个位置不好坐,当初也是费尽了心思做通他们法务部主管的工作,又是送礼又是招嫖,方才争取到了这份肥的流油的差事。做了顾问之后一段时间,杨光开始单独联系我,咨询一些资产问题,接着发展下去,开始拿我当幕僚,经常征求我的意见,而且就像是中了魔一样,他不再抓生产,抓管理,而是一门心思钻研如何巧设名目,将资产转移出去。

一开始我觉得奇怪,认为石城政府已经给足了他面子,并且作为一个成功商人,该有的不该有的,他似乎都有了,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孜孜不倦,使他无法满足,使他总是担惊受怕?

直到一年前林寒川找到我,这里面一些隐藏的东西才逐渐明朗起来。

作为地方支柱性民营企业的一把手,杨光本人与石城政府,就集团的股权分割产生了矛盾,政府有意将其收归国有,而杨光则将集团看得比亲儿子还重,费尽心思想彻底化为私有。

到了零三年,杨光在全国已经设立了二百多家皮包公司,他把资产不显山不露水的转移出去,而阳光集团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杨光本人有一条很著名的理论:如果我盈利了,就是私有企业,如果我亏损了,就是国有企业,这些缺口应该由政府来填。不过这话的真实性尚待考证,我本人是从未亲耳听过。

久而久之他与地方上的矛盾愈演愈烈,一直到了不得不收拾的地步,地方政府只好向这位传奇老总,发起总攻。总攻啊同志们,你们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