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她经常骂你?”
“……前两年是这样,我开始赚钱之后就好多了,”刘语生暗暗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后悔,“其实也没什么,我都退学了,她骂两句也正常。”
四年,赵辛难以想象刘语生就在这样一方狭小的房间里度过了四年时间,他是最大的受害者,却无法为自己澄清和解释,只能默然承受母亲的指责、失望和怀疑。
赵辛突然明白了刘语生那句“就算是幻想,起码能安慰我”。不是刘语生软弱,而是他实在太痛苦、太需要安慰了。
赵辛动了动嘴唇,他想为自己之前说的话道歉,可是又觉得如果道歉,就等于承认了刘语生的处境的不堪,仿佛高高在上地怜悯刘语生——他不想这样伤害刘语生的自尊,同样地,他也不想这样否认刘语生的文字。虽然他确实看不起那种文字,但是……但是这毕竟是刘语生。
“赵辛,”刘语生双手撑着chuáng,看看赵辛,又偏过头去,“我当时太着急了,才会挂电话……后来我想了很多,我想的可能不对,但是……但是我能和你说说吗?”
赵辛点头:“你说。”
“就是,关于我的……”刘语生顿了顿,垂下头去,一副很不自信的神情,“我写的那些是傻白甜,我知道,很多人都批评这种……如果只能给人安慰和快乐,那就很糟糕,对吗?其实我也明白,所以我,怎么说呢,我很自卑,尤其是在你面前,我一边写,一边觉得自己在写很糟糕的东西。
“可是这种糟糕的东西又能带给我一些安慰,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如果没有它们,我就坚持不下去了。挂了电话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就算它们很糟糕,它们也不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听过那句话吧?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幸福是不需要被理解的,如果一个人很幸福,那他不需要别人理解他为什么幸福,他也不需要别人理解那种幸福的感觉。只有一个人很不幸,很痛苦,那么他才会需要别人理解他的感觉,他才会需要别人的感同身受,所以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幸和痛苦,寻求着理解。”
刘语生抿了抿嘴唇,继续说:“文学是不幸和痛苦的人寻求理解的方式,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展示了很多很多人共同的痛苦,或者共同的困境。但是就像我写的那些,它们没有展示什么痛苦和困境,它们有什么意义?我觉得,它们的意义在于……被痛苦的人看到。就像,‘红烛昏罗帐’是很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建立在那个诗人已经老了的基础上,他已经‘鬓已星星也’了,所以他回忆起这种快乐,他才会缅怀,或者向往,或者更痛苦。快乐的人感受不到快乐的美好,只有痛苦的人才能感受到快乐的美好,快乐本身不是意义,痛苦的人眼中的快乐才是意义。所以如果我的那些傻白甜被痛苦的人看到了,哪怕他们也知道那只是一种幻想一种意.yín,但是他们因此追悼起自己曾经感受过的快乐,或者他们因此向往这种快乐,或者哪怕他们更痛苦了,这就是有意义的。”
赵辛怔怔地听着刘语生的话,直到刘语生说完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
刘语生怯怯地叫他:“赵辛?”
赵辛猛地睁大眼睛,忽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原来是这样吗?那些他一向视为鸦片般提供jīng神快.感的,原来并不只是“快乐”,也并不只是“安慰”。当“快乐”落在痛苦的人的眼中,或许就是哀悼,是缅怀,是得不到,是更深的痛苦。
“所以最终还是痛苦,快乐也是痛苦,语生,你的意思是文学——或者说生命——就是这样的?”
“……嗯。”
赵辛忍不住轻轻攥住刘语生的手,这一刻他有一种窥破秘密的预感,他和刘语生,两个作者,两个人,将要窥破某种秘密。既然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是得不到、放不下、忘不掉、逃不开,是最终必然的分离和死亡——
“既然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那为什么还需要文学让我们更痛苦?”既然文学最终不能给人纯粹的快乐,那些作者、那些读者,又何必不断把自己的生命献祭给文学受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是快乐的,落在平庸者眼里成了痛苦;“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腾达是快乐的,落在失意者眼里成了痛苦;“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年轻是快乐的, 落在苍老者眼里成了痛苦……原来每一行快乐的文字,都有着痛苦的注脚。
刘语生想了想,回答:“因为我们需要被理解,也想去理解别人的痛苦,就算……就算理解本身没有用,对吗?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柔情,我觉得,写书的人、读书的人,都是靠这么一种柔情撑着吧。”因为柔情,所以怜悯,怜悯是一切慈悲、理解、同情……的开始。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因为各自怀着的柔情而相逢,然后一种痛苦看见另一种痛苦,一种痛苦抚慰另一种痛苦,一种痛苦理解另一种痛苦,原来写作本身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