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这年头,绝大多数道路都是一脚一个印子的土路。客人远道而来,哪怕是乘坐马车,也难免一身尘土。

主人家要准备温水、干净的帕子,请客人洗手净脸。

郭嘉知道荀彧格外爱干净,早已吩咐侍女准备好浴桶、热水、皂角,以及兰蕙、辛夷之类的香草。

荀彧刚刚沐浴过,满头青丝尤带水汽,绸缎一般披散到腰际,“奉孝,陛下疯狂敛财,连县令都要卖六百万,唯独放过了五原太守这个能卖两千万的官职,为什么?”

郭嘉狐疑地看了荀彧一眼,族中长辈才给他取字“奉孝”1,还没有公开,要等吉日再告知亲友。是管事多嘴了吗?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荀彧似乎和从前不太一样。

“别提了,一个月前,五原郡发生大地震,整座五原山都崩塌了。失去家园的百姓左等右等,官府丝毫没有要放粮赈灾的意思,又赶上陛下兴修宫殿,再次增加赋税。那些没有活路的难民被贼寇煽动,攻入晋阳城,杀了五原太守,火焚官署。那里现在就是贼窝,人人避之不及。”

说到这里,郭嘉顿了顿,颇有几分无奈:“我那敦厚老实的兄长,一直担任闲散议郎,没事就跟京城的纨绔子弟一同游猎,骑射功夫相当俊。去年冬天,他随陛下在上林苑、广成苑狩猎,一不小心拔得头筹,让陛下印象深刻。现如今五原郡大乱,五原太守这个官职倒贴钱都卖不出去。陛下就点名,派他去收拾烂摊子。”

郭嘉的族兄郭鸿,就是新任的五原太守郭府君。

荀彧:“……”

他小口啜饮着茶水,心想:好巧不巧,曹操现在也是个闲散议郎。

议郎没有固定的日常事务,熟读经史,或者精通某个领域的知识,在陛下有疑问的时候,负责解答疑问就可以了。朝中的大事小事,也都可以发表意见。

很多人刚刚担任议郎的时候,都是踌躇满志,多次上疏劝谏。比如蔡邕、曹操、郭鸿等等。

然而陛下天天泡在裸游馆,很少批阅奏疏。司徒杨赐,不仅位列三公,还是帝师。他曾经写了一封奏疏,提议安抚流民、削弱太平道的势力、遣散太平道的信徒、诛杀太平道的渠帅,捉拿张角及其弟子,消除祸患。然而这封奏疏至今还放在南宫的嘉德殿中积灰呢。

人对一件事的热情,难免会慢慢减退。那些劝谏无效、无所事事的议郎通常会发展出一些特长。蔡邕钻研书法和音律,成为书法家。曹操熟读兵书,注解《孙子兵法》。郭鸿弓马娴熟,郭氏老宅中,铺在坐榻上的斑斓虎皮,盖在郭嘉腿上的狐裘,都是郭鸿这些年的成果。

不多时,荀彧收拾妥当,由郭嘉陪着,去正堂拜访郭鸿。郭嘉是阳翟郭旁支的子弟,和嫡系的郭鸿属于同族同宗的族兄弟。郭嘉幼年丧父,受到郭禧和郭鸿的庇护才守住家业,因此兄弟感情很好。

“文若登门,兄长这厅堂,最少要香三日。”

郭鸿莞尔,先请荀彧入座,然后对郭嘉招招手:“多大了,还没个正形。过来,坐。”

郭嘉立即摆出一副斯文有礼的姿态,优雅地走过去,和郭鸿坐在同一张席子上。是那种极其端庄雅正、名士风范十足的跪坐,即使用最挑剔的目光,也找不出一丁点失仪的地方。紧接着,他抛给郭鸿一个求夸赞的眼神,“怎么样?比文若也不差什么吧?”

这一下,荀彧也被逗笑了。

郭鸿认真评价道:“东施效颦,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