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帝星飘摇,天下皆反

太子李贤则是坐镇宫中,主持大局。

文渊殿中,李贤端坐上位,御桉上摆满了奏折,可他却无心批阅,因为他现在满心的喜悦与激动,恨不得马上登临帝位,执掌天下。

至于悲伤的情绪,那是不会有的,老皇帝与他之间的那些父子亲情早已在漫长的猜忌打压之下消磨殆尽,他每年生日的时候都生怕熬不过老皇帝,在他之前死了。

好在,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的喜悦逐渐退去,恢复了理智与冷静。灯光下,他的身形挺立,好似一株不老的青松,雪白的发丝泛着澹澹的光泽,衰老却不病态,带着几分昂扬向上的气机。

父皇,怎么就这样死了?

冷静下来之后,李贤才开始回忆他在养心殿中听到,看到的一切。当时,他内心太过激动,来不及细想,现在回想起来,父皇的死,好像有些诡异,之前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一点迹象都没有,突然就死了。

虽然民间也有长寿的老人在睡梦里安然死去,不经历病痛,被人称之为喜丧,但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样的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且,根据曹总管所言,在父皇临死之际,他在殿外守候,没有察觉半点异动,只是听到了父皇一声惨叫便进入宫殿,当他进去的时候,父皇已经驭龙宾天了。

若是喜丧,又怎么可能惨叫?

难道,父皇的死是有人在暗中算计,刻意为之?

这时候,他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普渡慈航的身影,他记得当年国师说过,父皇之命尚有两年,而今天,恰恰是两年之期的末尾。

难道此事是他在暗中搞鬼?

种种疑虑浮上心头,令他十分纠结,但随之,这种想法就被他否定了。因为当初预言之后,普渡慈航就离开了京城,在他离京之后不久,父皇就在上朝之时咳血昏迷,身体大不如以前。

在这两年之内,他也曾生了好几次病,后来,青州大旱,他算计齐王去青州顶雷,为了缓解旱灾,父皇命普渡慈航求雨,青州旱情缓解之后,普渡慈航才被召回京城,授予了玄镜司掌镜使之职。

再然后就是京中流言四起,西北永宁城几十万人被血祭,父皇病情加重。

往日发生的一幕幕在李贤脑海中浮现,不断串联起来,只是,最终都被他否定了,他怎么都不相信,这世上真的有未卜先知之人。

即使是元神修士,也不可能算计到每一步,难道青州大旱,玄镜司掌镜使陈法玄身死,京城流言全都被他预料到,或者说这都是他在暗中推动的?

李贤摇摇头,直接否定了,若是普渡慈航背后有这么大一股势力,又何必进入朝堂担任玄镜司掌镜使之职。

到最后,他也只能叹息一声,也许,这世上真的有未卜先知。想到这里,他对苏铭越发好奇,也越发忌惮了。

······

翌日,大朝。

天早已亮,纤明澄净的日光自天上来,激射在斗檐飞瓦上,丹碧交辉,折叠出大小不一的光晕。

大日初升,日光泛着金辉,笼罩整个皇城,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宫城在日光斜照下却透着几分落日余晖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哀伤紧张的气氛。

文武官员们身披朝服,自外门进来,交头接耳说着话,轻言细语,面色肃穆,待进入内门后,整理下衣冠,安安然然进入大殿,找自己位置站好。

今日上朝之时,他们敏锐的察觉到宫中侍卫的面貌很是陌生,而且多了许多,街道上也时不时有侍卫在巡逻,整个京城都戒严了。

往日皇帝病重的时候,时不时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可是今天,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整个京城的气氛都不一样了,紧张,哀伤,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