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第二封血书的目的

众人领命而去,李靖、李绩却被李二单独留了下来。

大家还以为李二是在布置关中军南下的问题。

随着众人离去,李二看着军中影响力最深的两人,心头却有些踌躇不定。

对于杨帆是否真的陷入绝境他持怀疑态度。

心中虽有猜想,却猜不透杨帆这么做的目的,更不好直接开口问。

无论如何,杨帆一腔忠义已经深入人心,若是提出疑议难免影响杨帆的声誉。

可心中那份猜想却愈发浓烈,几乎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因此,李二才独自把李靖和李绩留下。

见李二纠结的表情,李靖问道:“不知陛下把老臣留下来有何吩咐?”

此时的李靖胡须已经花白,看起来已显老态。

不过背嵴挺直,中气十足,依旧能看出往昔的风采。

看着这个为自己打下半壁江山的军中第一人,李二不由嗟叹。

岁月不饶人啊!

转眼间这个让自己既倚重又忌惮的军神已经年逾古稀了。

想想以前每次有不决的时候都会向李靖请教,也不知以后还能有几次机会。

李绩也看出李二陛下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也顺着话道:“陛下,卫国公说的不错,有什么吩咐尽管直说,您是否在担忧驸马的安危?”

感怀之余,李二陛下转念一想,也是,他们君臣几十年,何必遮遮掩掩?

略一沉吟,李二陛下便开口说道:“你们莫怪朕多疑,杨帆对于帝国的忠诚朕毫不怀疑。”

“只是朕有些想不通,甚至怀疑杨帆那家伙的处境并没有血书上说的那么凶险,你们觉得呢?”

闻言,李靖顿时傻眼了。

绝笔血书都写出来了,这还不够凶险。

要不是知道李二的性情,差点就指着李二的鼻子骂他是昏君了。

李靖愕然看着李二陛下,差点以为自己年纪大出现了幻听。

这是开玩笑吗?

杨帆为了大唐江山,为了你的东征计划,这才南下身陷绝地。

你却在这里怀疑忠臣,岂不是让人心寒?

难道这位皇帝又要像防着自己一样防杨帆了么?

这几年深居简出,就是为了让皇帝放下心中的芥蒂。

自己年纪这么大了,李靖倒也无所谓。

可杨帆还年轻啊。

更主要的是杨帆下江南之前,李靖还把自己最得意之作传给了杨帆。

如今的杨帆可以说算是他的衣钵传人。

更主要的是,李靖想让杨帆成为新一代的军中领袖。

自从杨帆被围的消息传来,李靖夜不能寐,生怕他有个好歹。

可如今李二陛下却如此说,顿时让李靖怒气升腾。

也不顾什么君臣之礼和藏拙了,直视李二陛下就想反驳。

一看这位军中老帅即将发怒,李二陛下顿时尴尬不已:“卫公啊,您别生气,这不是在问你的看法么,只有清楚那小子的处境和状况,咱们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啊!”

李靖却无动于衷,心头一片悲凉。

难道有才之士都难免遭受到猜忌?

可是眼前这位皇帝可不是凉薄之辈啊!

诚然,李二陛下杀兄弑弟,在伦常上绝对有诟病之处。

但是如此狠厉之人,在登上皇位后并没有飞鸟尽弹弓藏。

即使对自己有猜忌,也并没有痛下杀手,反而优柔宽待,恩赏不绝。

单单这一项,李二称得上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前段时间,李元昌、侯君集谋逆作乱,李二陛下也只是将其斩首示众,他们的亲属、子嗣并未被连诛。

从这可以看出李二陛下的胸襟气魄。

难道自己真的错怪皇帝了?

越想越觉得如此,李靖赶紧鞠躬道歉:“微臣失礼了!”

李二陛下哪敢心安理得承受,赶紧起身走到李靖身前,一把扶起李靖,情真意切的说道:“卫公,你我虽是君臣,却如同手足,难道你不理了解我吗?”

“虽然有时候朕会做一些让人诟病的事儿,但绝对不会怀疑随我出生入死的人。”

李靖默然点头。

正想问为什么的时候,李绩插话道:“卫公,某倒觉得陛下猜的不错。”

见有人支持自己,李二欣喜不已,一手拉着李靖,一手拉着李绩坐在了一旁,然后问道:“英国公也是这么认为么,那你说说理由?”

李绩沉吟片刻,说道:“请陛下指正!你们想想,若是咱们领兵陷入绝境,下一刻就要被别人歼灭,咱们会做什么?”

“固然会想到请求援军,同时想办法突围,在没有办法之下才留下一封血书明志。”

“如果说万年县公只发来一封血书,某还有些担心,但是连续发出两封血书,这里面定然有蹊跷。”

“毕竟,这说明斥侯还能够拿着信件随意突围。”

“何况,如果真到了绝境,万年县公的那帮属下也不可能让他以身犯险,捆也会把他送出险地……”

“可血书之中并没有提到这些争议,这说明他们上下一心,根本没有身陷险地的担忧。”

李靖愣了一下,再次问道:“会不会有这种情况,万年县公送出第一封血书的时候,已料定必死,可随后苦战杀退叛军才得以苟延残喘,见没有援兵才写了第二封血书……”

说到这儿,李靖其实也觉得不太对劲了。

能够成为军中第一人,岂能没有超人的智慧?

自己的话语,其实已经相当于强词夺理了,根本与常理不和。

一般情况下,面临绝境派出斥候突围求援,顺带送出自己的绝笔,这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