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说:"就是罢。"正说着话,老爷传王雄、李豹二人上去,老爷说:"你二人赶紧把那帮忙的穷和尚给我找来,我赏你们每人十两银子,找不来我重责你二人每人四十大板。
"王雄、李豹下来,一想:"哪找去?"赶紧派伙计出去找穷和尚。少时伙计给领了三四个穷和尚来,都是化小缘的,也有拿着木鱼的,也有拿着鼓的。
王雄一瞧说:"不对,都放了罢。"这才同李豹出来,两个人出来寻找和尚。
书中交代,和尚哪去了?原来和尚帮着拿了段山峰,正往前走,只见眼前一乘花轿抬着往西走。
和尚一看,按灵光连击三掌,和尚口念"阿弥陀佛",说:"这个事,我和尚焉有不管之理?
"书中节目,叫巧断垂金扇。和尚正走,见眼前有一位文生公子,怀抱着一个婴儿,看这位文生公子睑上带着忧愁之像,头上的文生巾烧下窟窿一个,绣带剩了半根,身上文生氅斜钉着七条,看那个样子,步步必摇,似乎胸藏二酉,学富五车。
书中交代,此人姓李名李文龙,原本是萧山县的神童,十四岁进的学,家中很有豪富,父母早丧,娶妻郑氏,也是宦门之女,也因父母双亡,舅母家给聘的,自幼在家中曾读过书,颇识文字,贤惠无比。
自过门以后,李文龙只知道念书,不懂得营运,坐吃山空,家业萧条,一年不如一年,直过的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足之地,日无隔宿之粮,郑氏并无半点的埋怨。
实在无法,李文龙出去卖字,多少进两个钱,夫妻买点米,日食稀粥,就黄薤为食,苦难尽述。
生了一个孩儿,今年三岁。方会叨叨学语,也不能吃饭。这天李文龙出去了半天,也没卖出一文钱来,家中米无一粒,柴无一束,等钱吃饭。
李文龙一想:"大街上粮食店新开张,我可以送副对联,要两个钱可以充饥。
"自己这才来到粮食店,李文龙说:"辛苦!掌柜的,今天新张之喜,我来送一幅对联。
"掌柜的赶紧说:"先生别写,给你一文钱带着喝茶罢。"李文龙说:"掌柜的,给我一文钱,我怎么拿?
"掌柜的说:"先生你别看不起一文钱,卖一斤粮食也未必找出一文钱来。
"李文龙听了,臊红了睑,钱也没要。回到家中,李文龙说:"今天没有钱,娘子,你可到隔壁王大娘家借二三百钱,你我好吃饭,明天我进了钱再还她。
"郑氏娘子到隔壁说:"大娘,有钱暂借给我二三百文,今天你侄儿没赚钱来,等明天进了钱,再还你老人家。
"王大娘一听,说:"孩子,你从没有跟我张过嘴,今天可巧家里一个钱主没有,回头等我儿要给我送钱来,我给拿过去。
"郑氏回来说:"官人,王大娘没钱。"李文龙叹了一声,说:"英雄志捧日,擎天难解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