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各奔前程,珍惜

来到西泠桥畔,夫妻俩就在西湖里以划船捕鱼谋生。

陶秀英善于烧菜,尤其在烹制鲜鱼活虾方面有一技之长,她将丈夫洪瑞堂当天卖不完的鲜活鱼虾,烹制成品出售,不曾想生意不错。

想到西泠桥一带无饮食店,而家里有了点积蓄之后,便开了个小菜馆,当初仅是一处平房。

后来生意慢慢红火起来了,西湖醋鱼做出了名,他们就在六一泉旁盖起了一片建筑,弄成一个酒楼。

那么酒楼需要一个叫得响的名字,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曲园先生欣然同意,道:

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借用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

从此,楼外楼这个牌号传承下来,并且越来越有名气。

“多谢先生赐教,华之终于了解到这个楼外楼的来历了,增加不少知识。”陈天华听完蔡鹤卿这番详解,首先起身道谢。

陈琪美,刘玉芳,李淑贞也纷纷赞誉。

“好了好了,就别夸赞他了,他这个人就是浓郁的同乡情结,楼外楼是绍兴人开的,所以他记得清楚。”黄仲玉也坐了上来,大家推杯换盏地喝起了黄酒。

“有家乡情结很正常,谁都希望家乡人日子过得好,名人多,将来相互之间团结起来就是一股力量。”蔡鹤卿喝了口黄酒,沉声道:

“咱们还是说说,年后咱们各自去向吧,然后如何保持通信畅通。”

经这么一说,大家都严肃起来,还是刘玉芳先开的口,“我和英士准备正月落台之后,择日举行婚礼,在湖州他老家办酒席,也是中西合璧的形式。”

“那就先恭喜玉芳姐和英士兄了,祝二位珠联璧合,心想事成。”陈天华先开口道喜。

“哎师姐,你们的婚礼我可是要参加的呵。”李淑贞要求道。

“在湖州,你和华之能来,我和英士当然是欢迎,但不勉强,因为我们从湖州返回杭州之后,在这里也要请几桌,答谢一些亲朋好友。”刘玉芳说道:

“婚礼这事忙过之后,我们就从杭州出发,乘坐海轮直赴日本东京留学。”

“先恭喜两位了,不过你们的婚礼,我们是参加不了啦,五天之后,我与仲玉一起赴上海,筹建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子学堂。我们等一会将各自的联系地址,联系人都相互留一下。”蔡鹤卿与黄仲玉对视一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