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纪大了,难免固执了一些。”
皇后可不这么觉得,“固执是有的,但大娘娘的手段我却是领教了的。但凡跟官家有个争执,回头便施恩给我。我与官家但凡有个争执,娘娘也总是说官家的时候多。我得感念大娘娘,容我这无所出的儿媳妇……”
这是说太后偏着她是没安好心。这种事怎么说呢?两口子吵架,老人最好别掺和。一掺和就坏,偏着谁都不对。
这一点杨太妃就做的很好,疼赵祯,却不管赵祯的事。他爱宠谁就宠谁,她从不多言。对皇后呢,是装瞎。不管做的对或是不对,她从不多说。
可要说太后那么着是没安好心,却又有些过了。
但大致意思桐桐听懂了,赵祯对太后的不满已经积压了许多许多了。
两人在一起,细细碎碎的说了许多的话,一起用膳之后,孩子醒了。皇后逗弄了半天孩子,这才告辞离开。
晚上,等四爷回来了,太后却来请桐桐过去,说想跟桐桐说说话。
叫了那就去吧!把孩子扔给四爷,陪孩子玩一会子,就该哄孩子睡了。
太后屋里摆着菜和酒盏,桐桐就笑,“您酒量不减呀。”
“今儿想喝了。”
桐桐就过去斟酒,然后才坐下。
太后看向桐桐,“说实话,我没想到你能走到如今,没想到你们能走到如今。我甚至觉得……好似这都是天意。而我对上天安排的事,再无能为力了。”
桐桐没言语,只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太后问说,“雍郡那么大,可以说你居功至伟。假如有一日,需得你退居幕后,再不能掌握手里的权利,你会如何?”
“以大局为重!若是大局所需,那退一步又如何?”桐桐看向太后,“天下人之利当先,此乃圣人的道理。”
太后‘嗯’了一声,“那依你之意,朝局到了现在,哀家是退还是不退?”
桐桐没法说你的寿数可能不长了,只能道:“退!大局所需,有何要迟疑的?”
刘太后沉默了,然后将杯子中的酒一口给干了,“你回去吧!这顿酒,哀家不想喝了。”
桐桐:“……”她也将杯中酒饮尽,“那臣妇告退。”
真就给退出来了。
前后没一盏茶的时间,这大晚上的。
皇后得了信儿,就低声跟赵祯说,“郡主说太后该退,太后便将她给撵出来了。”
赵祯盯着烛火久久不言。
可谁也没想到,太后随后就提出,“哀家觉得天年不永,只愿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之服。哀家想身着衮冕祭祀西岳,回京后,想身着衮冕祭祀太庙。”
衮冕,指的是皇帝穿的衮衣和皇帝戴的仪天冠。
桐桐听到消息的时候就:“……”看吧!越老越轴,永远朝着相反的方向拧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