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加了好久的班,领导大发慈悲给我们放了几天, 我听说在冶金厅想要更进一步,也得要拿出过硬的论文,你知不知道有什么发论文的期刊可以快一点刊登吗?”
刘跃想了想:“国内外重量级的期刊其实速度都差不多,从国内发国外的话会更慢一点, 主要还是看你写的内容。如果核心思想就不对的话, 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
“那我写我们厂最新研究成果, 过稿的概率就会高很多了吧。”钱倩再一次试探。
刘跃露出奇怪的表情:“你们厂对新技术没有保密规定吗?多少年之内不能对外揭示那种。”
“啊, 原来还有这个,我好像签过,一时忘记了,回去看看。”
两人又聊几句关于新金属材料相关的问题,对话气氛却有些古怪。
眼看着不会有什么结果,钱倩便告辞回去了。
第二天,钱倩还没睡醒,就听见宿舍区负责管理工作的阿姨放声大喊:“3幢1单元304钱倩,有人找!”
她探出头,只见阿姨身边跟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刘跃。
“你怎么来了?”
“我昨天晚上,找了几篇与新技术相关的论文,虽然跟你的专业内容不太一样,不过你可以参考一下,新技术发明的时间和论文的成稿时间,还有一些诞生时间和成稿时间很近,但你可以看看他们是怎么避开详细描述的。”
刘跃一边说,一边把手里拎着的大布袋递给钱倩:“还有一些人,写的不是最新技术,而是从旧技术上想到的引申和新的使用途径,或是改良方法,这些都可以发表在核心上,你不用拘泥于是不是最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