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采购团出发,本来他们之中还有人想努力再压压价。

卖家代表“和善”地提醒:“从今年的产量来看,每吨价格很有可能涨到五千块、六千块。到时候,你们会觉得四千六百块,是一个非常好的价格,但后悔也晚了。”

这话绝不只是单纯的恐吓,大豆期货价格确实每天都在走高,换了几个粮商谈,得到的价格也都一样:不断上涨。

一切就好像金圆券时代,发了工资就要赶紧去买东西,否则几分钟之内,可能原本能买一斤大米的钱就只能买二两了。

等豆进厂的采购团们哪里还敢再压价,多耽误一天,就多涨一天价。

不仅价格在涨,甚至高价都无法买齐他们想要的数量。

他们不得不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公司之间辗转。

签单的价格也是越来越高。

果然最高签到了六千五一吨。

钱倩看着那笔订单:“这么高,那成品油得多少钱。”

那位公司采购负责人“嗐”一声:“那就把销售价往上提呗,我们都来了,到时候价格都涨,老百姓也还不是要吃油?”

采购团如同土豪一般,到最后甚至连价都不想问,有货就要,不惜一切代价。

整个团里,只有钱倩一笔订单都没有下。

有人打趣她是来公费旅游的。

回国前的最后一个晚上,钱倩与刘跃在网上聊天:“如果代表团里的厂都破产了,你看我能把它们都吃下来吗?”

刘跃:“有几个公司不行,他们家大业大,一时死不了,未必愿意卖。剩下的可以。”

“那么会对盛世的上市有多大的帮助?”

那头刘跃又进行一番计算:“对上市价很有帮助,现在预估能定在二十块,要是能把这几家都收了,然后正常运转,大概能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