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普遍实现ai的时代里, 一个现代人会弹琴是罕见的。大家的生活日常早被高度信息碎片化,渐渐被电子芯片取代。
陈空青就是格格不入的人。
这跟他的家庭因素有关。
他妈是数学老师,父亲是中文系出身,文理精通或许是天赋。
陈某人毕业后读理工科,学计算机,也没耽误他这方面的基因,学什么都迅速。
比如,做出一只ai猫,他用了一早上。
但写代码时,他还给这个科技产品注入另一种刚想到的生机。
当ai的数字化肉垫轻轻点在半透明的触屏上,经过唯一设计者的三维人体姿态重建,名叫cat的半透明猫咪全息影像发出一声系统音:
“喵。”【cat】的对话框亮了,它好像想听人类弹曲子。
见状,他继续有情致地调桌上的古琴。
这颇有现实和未来的融合感,陈空青沉浸在电子技术里,他和身处古卷中一样,冰冷高洁,淡漠脱俗,一首叫《良宵引》的曲子清冷响起。
这首盈盈月色里的古曲如竹叶抚平水痕,天阶夜色下的柔和冷,一滴露珠的滑落把记忆再度带回昨晚。
在他被高度理性思维主宰的大脑中,良宵指的是他和有人加班一夜,吃烤鸭。这似乎激发到他沉寂孤独许久的灵感,使他借助这个做大脑深度研发。
这时,系统的算法提示运行了起来。
ai本来是无生命的,可一只会听声音的猫就是有生命的,这是21世纪真正的科技实力。
这证明负责开发世界的人拥有让无感情的计算机技术也有声有色的能力,艺术和数学,他能驾驭的完美无缺。
刚好,蓝屏上的知识点过度完,陈主席把下半部分放出来,隔着塑料片眼镜,在线敲下了一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