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若是长公主能听到这番埋怨,定要怒怼回去:“谁说他今日回京!明明三日前就到她的公主府了!”

第58章 终于再也不用担心皇上不……

朝会上, 孔戟将海盐一事细细禀了,工部尚书补充一二,其他人听到海盐提取顺利, 产量也在逐月提升, 思及还在修建的盐田,心头不由火热,这可都是国力的象征!

随后, 户部尚书崔鸿白将徙民实边的事儿做了个总结汇报。

兵部尚书不甘落后,钢铁冶炼之法虽未成功, 但也有所得。

礼部尚书见状,也将封后大典的事挑了几件来说了。

吏部尚书揣着手冷眼旁观,似乎看透了这场暴风雨前的花团锦簇,大家都先可劲儿吹吹功绩,等下开骂的时候不至于被皇上一怒之下拖出殿外。

唯有刑部尚书方章如老僧入定,任你风起云涌, 我自不动如山,除非圣上有令。

很快就无事可吹了, 礼部尚书方才起了个头, 殿上就已经乱了锅。

有人就事论事, 先说皇上仁爱,心怀天下,再提国库空虚, 办大事尚且银两不足,何来多余的银钱办免费的学院呢?

也有人语重心长,皇上此举是大善之举,可结果却未必如人意,万一有那些不务正业、不事生产的懒惰之人, 借由学院躲避为人夫为人子的责任,岂不是凭白害了好好一家?

再有拿苦口婆心地劝,历朝历代,都没有说让百姓都读书识字的道理,知书固然达理,但书读多了,也可能滋生妄念,百姓若是不安分了,朝中也不稳不是?

总而言之一句话,皇上您这念头还是趁早打消了吧,真不行!

然而,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都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岂能随随便便就让百姓有冒头的机会?

如今的书籍大部分都在上层贵族家里摆着的,外面广为流传的都是些常见读物罢了,这也是为何历来科考,中进士的大都是世家贵族的子弟,鲜少有寒门之子。

他们可不会一厢情愿认为谢长风办免费学院是闹着玩儿的,一旦让学院开起来,要不了多久,朝中就得涌出一大批出身寒门的新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