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趣闻

魏晋疯流 漫愈 2677 字 5个月前

阎平绷着脸看着李礼,他还真不敢比。

李礼眨了眨眼,所以这是再次僵持住了,嗯,需要时间再想想?

“嗐,真是,两次被逼到这样无言以对,我都替他感到丢脸。”有学子掩面低语道。

“这怎么能这么说?”

“怎么不能这么说?胜败且不论,他连应战的胆气都没有,既如此,当初何必去招惹人家。”

一而再,没有再而三的,这一回没了学子上前偷偷递话,阎平也想不到别的说辞,又不敢应同李礼比看书的事,终于在阎父的示意下认了输。

李礼胜得轻轻松松,笑着对阎平略一点头,又转身对着两位夫子和众学子躬身,“辛苦夫子和诸位为我二人主持这场清谈。”

李礼看经义老师面色不虞,又笑着请教道:“两位夫子教书育人,不知两位夫子对此题何解?”

阎父微微蹙眉思索,而后笑着遗憾摇头,求教般看向那经义老师。

李礼嘴角翘了翘,瞧人家这小表情多好,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把经义老师拉到了主方阵营,又是这样求教的态度,虚荣心一起,那经义老师还不得帮着主方驳她。

不过,她也不惧就是了。

经义老师道:“你既请教老夫,那老夫便说两句,你同阎平这场清议自然是你驳倒了他,但以老夫,一个教了大半辈子学生的夫子而言,认为读书还是当循序渐进的好。”

李礼笑道:“读书由易到难最便宜,自然是要循序渐进。”

经义老师背着手轻哼一声,“老夫说的循序渐进,不仅是难易程度上的循序渐进,还有年龄和进度上的循序渐进。”

李礼笑眯眯的,好脾气得很,一点也不生气,“还请先生指教。”

她带的东西不能浪费了。

李筠默默的将李礼几前的热茶端到她身后隐蔽处。

或许是李礼的恭敬添了经义老师底气,他说话越发带着高高在上的师长姿态,甚至由题发挥,对李礼本人品评起来。

“你刚才与阎平言谈之中,处处以神童自居自傲,不知谦逊,你认为你聪颖,你不同,你不能以常理论之,你有分寸,可你才见过多少人,经过多少事,又教导过多少人,你没有教学经验,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你怎么知道你以为的好就是好,智力、体魄、心性、志向、为人、处事,这教育之道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经义老师啰啰嗦嗦教训了一大堆,最后对李礼告诫道:“往后对长辈谦虚恭敬些,与平辈相交也勿要自视过高,咄咄逼人。”

竟是直接给李礼贴上了骄傲自大的标签,这时候以九品中正取仕,师长名士对本人的品评,总是能直接影响很多人对其人的看法态度,这就是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

这话传出去,虽然这经义老师没什么名气,但在李礼如今也没有什么身份名气的当下,也是能给她造成麻烦的,尤其她大兄还要在这里上学。

而阎平因他对她的这么一个品评在,说不好,还能一跃成为此次清谈的受害者了。

“呵呵,”李礼眼眸一弯,笑开了,“夫子这话,倒让晚辈想起一则不知在哪儿听过的趣闻来。”

“哦?”经义老师背着手兴致缺缺,因为他已经猜到李礼接下来会说什么话了,不过是些奉承讨好之言罢了。

“里头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嘶,不少学子倒吸一口凉气,她好大的胆子,竟敢直接出言讽刺顶撞夫子。

杨乐露在羽扇外的一双眼睛晶亮,饶有兴味的看着李礼。

经义老师诧异之下,比学子们反应慢了片刻,反应过来后,便是怒不可遏,指着李礼的手头都在发颤,“你!”

李礼点头,笑着道:“学生觉得很有道理。”

呀,勇士呀!

学子们如今看李礼,觉得她有趣极了。

李礼微微一笑,收下他们的惊叹。

她理解他们,很多人都有一段中二时期,觉得敢顶撞老师的同学特别帅。

李礼不紧不慢的笑道:“夫子莫急,还请听晚辈说完,这是一则趣闻,这只是刚开头而已。”

经义老师胸膛剧烈起伏,忍着气点着她道:“好,你说!”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意思是宁可看不起白发苍苍的老翁,也不要欺负贫穷的青年,因为他们还年轻,还有无限的可能。”

“不过,”李礼笑眯眯的道:“夫子也知道,这么说有些一捧一踩,叫老者们听起来不痛快。”

“趣闻嘛,自然是要有趣,所以这则趣闻里只取了后半句,‘莫欺少年穷’。”

经义老师的气愤稍解,但还是面色难看。

因为这话,还是有不服之意。

李礼笑眯眯的接着道:“年轻人嘛,虽然稚嫩些,但还有时间去试错去成长,时间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本,所以晚辈说这话没错,然后中年人听了,也给自己拟了一个小短句。诸位猜猜是什么?”

“莫欺中年壮?”

“呸,你这话连通都不通,头一回听说身体健壮还叫人嫌弃的?”

“那莫嫌中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