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王简没好气道:“这话问得,晚辈若是知道,还跟你们打什么牌厮混?”

梁王:“……”

说的也是,他若是跟他老子同流合污了,哪还会跟他们一起厮混呢?

见他这么穷,曹复香和周项文都觉得他可怜,于是两人叫家奴取来几枚金锞子补贴他,梁王老儿更大方,直接让山庄取两枚金锭来,记他账上。

王简一下子讨了这么多钱银,充分地体会到了被团宠的滋味,美滋滋叫李南替他收好。

待李南取了钱银退下后,他这才说道:“晚辈这一百多贯也算输得值,那范谨授职入翰林院时还问过我,他是怎么夺得状元的。”

周项文:“当时陛下不是把名字糊了,又重新抄录了一份吗?”

王简:“我二人都见过范谨的笔迹,就怕先入为主,结果这么一弄,两人都猜不出到底哪一份是他的答卷。后来范谨提了一嘴,往后会试不仅糊名,还重新抄录一遍,这样考官就不容易琢磨答卷了。”

三人就这一防止作弊的法子议论起来,都觉得可行性高。

这回很多人作弊之所以糊名还能被辨认出来,是因为在答卷上做了记号。

比如某个常用字的习惯,或一些小细节的用法,只要提前跟考官串通好,就算糊名也是能识别的。

但抄录一遍就不一样了,甲官糊名,数官不定时抄录,谁都不知道抄录的是谁的答卷,层层防范,最后提交到考官手里,确实比光糊名的法子要严格不少。

为了防止作弊浑水摸鱼,上头和下头都是绞尽脑汁折腾对方。

起初有人夹带小抄,于是让士子们进考场前沐浴脱光检查,并且还要换上专用服饰防范,结果有人贿赂考官,那就糊名吧,遗憾的是糊名还是有空子钻……

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叫人防不胜防。

几人一番讨论,都觉得糊名加抄录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