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页

自然,布拉德伯里是无比清楚怎么去破这一个看起来几乎无解的局的。

一力将十会,大力出奇迹。这一句话,在布拉德伯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高大的身材和全身鼓囊囊的肌肉,就算放眼整个世界乒坛,也是数一数二,这也让布拉德伯里寻找到了独属于他的优势——力量。

乒乓球是一项长期需要弯腰和跑动的运动,腰腹是最核心的部位,乒乓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腰腹会有无数次的转动,承载着最大的压力,而乒乓球桌的固定不变的,只有76厘米高,加上球网也只有83厘米,种种因素叠加下来,身高太高的人打乒乓球,反而是有一定劣势的。

为什么有劣势?

身高太高,上半身对腰的压力就会更大,在弯腰的时候也会更累,而且身高越高,距离乒乓球台的距离就会越远,就更难去把握球的旋转力量和速度,不利于控制台内球。

布拉德伯里作为一个俄罗斯人,一米九几的大高个,几乎接近两米,这种身高打乒乓球,一开始没有任何人看好他,甚至有人劝他去转行,橄榄球、羽毛球,都比乒乓球更容易控制。

哈,转行,怎么可能?布拉德伯里也是一条道走到死,就算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别人劝他放弃,他偏要把这条路走到底。

南墙撞着撞着,撞了几年,还真让他撞出了一条道来。

既然台内球不够精细,既然自己的力量足够成为优势,为什么不把他们结合利用起来呢?台内球不行,远台呢,只要能把握好击球时机,加上自己的力量,把对手从近台逼退,那不就进入到他的节奏中了吗?

纯逆侧旋球不好接,这种球在空中划过的弧线又低又飘忽,迷惑性极强,在布拉德伯里的那侧球台落台弹了一次之后,更是直接拐了个接近l型的弧线,朝球台的左后侧方飞去。

这种l型的弧线很是能欺骗运动员的肉眼,因为很难去判断他的落点究竟是在哪,也很难精准判断这个弧线的轨迹和方向,毕竟那么小的一个球,那么高的速度和旋转,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更多的是靠运动员的经验和球感。

而经验和球感,布拉德伯里恰好不缺!

脚步轻挪,右脚上步,他就守在了球高速拐弯中的毕竟路线上,在球还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他的反手拧拉准备动作已经做起来了,手肘架高的同时手腕向内引拍,以一种看着就别扭的角度内勾着。

布拉德伯里掐的时机刚好,动作刚到位,乒乓球就跟投怀送抱似的,在空中拐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上升到了最高点,然后撞到了他的球拍上。

同时,手腕猛地一翻,红色的胶皮剧烈地摩擦过白色小球,直接把球狠狠地顶了回去。

反手霸王拧!并且,拧回去的球,依然是侧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