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而庆朝规定,参加乡试的士人,必须是在官办的学院读过书的生员,因此来往的人,大部分人众人都认识。

很快,张恩施就惊讶道:“你们看,那人好像是左然先生的高徒王静,他去年参加乡试,登了第一,已是解元!”

乡试便是众人面临的下一关。

乡试也称秋闱,每三年才举行一次,一共有三场,过了乡试,便成为举人,才有做官的资格。

但这乡试的难度十分艰巨,依照整个省份的人数占比来录取,他们金陵所在的江南省一次录取不过数十人而已。在乡试之中考中第一,便称为解元,可想而知,此人的厉害。

谢舒也多看了他一眼,只见那王静瘦瘦高高,有副清癯的长相,围聚在他周围的人不少。

这时又有几人到了,也是金陵有名的才子,谢舒虽然一个都不认识,不过之前看过资料,因此就默默听着旁边几人说话,在心头将每个人的信息对上号。

张恩施等人最终决定选坐在中排的位置,这里既不出挑,也不算无人注意。

谢舒跟着也坐下了,他倒不在意那些,只是心中思量起来。

来这诗会之前,谢舒虽然对科举有一个概念,不过并未设身处地,现在则感觉到了一种无声的感染力。

他身边的这些人都以考取功名为首要大事,其实和现代社会很相像。

曾经谢舒在考试上有些心得,后来读了研究生之后,又一直和古文典籍打交道,曾经钻研过这方面,因此对古代的科举制度十分了解。

他很清楚,和现代不同的是,科举不是人人都走的路,但却是......一条通天大道。

其实这些日子,谢舒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来古代做什么职业才好。

他好像能做的不多,只有读书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