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而清议运动在众位儒生之间,一向有着“激扬名声,互相题拂”的作用,因此大家都愿意积极响应,就算姜鸿如今不在京城,但只要他发出号召,也会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地赶来金陵。

可虽说如此,但谢舒清楚清议一事绝非小可,姜鸿却愿意为了他做到如此地步,谢舒忙深深谢过老师,又开口道:“不过老师,我看此事还有回转的余地。”

姜鸿自然也知道,这只是最坏的打算罢了。

其实这次为了劝谏帝王南巡,他大可再发一次清议活动,但姜鸿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一来他心知肚明,清议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帝王今日为之退让,以后未必不会旧事重提。二来,便是为了国子监一事了。

姜鸿回过神来,不动声色,示意谢舒继续往下说。

谢舒也不再顾忌,将刚才生出的想法尽数倒出:“老师能够发动清议活动,左右天下局势,这件事旁人也清楚,可刘强却还是这样做了,我想应该是他离开京城受命之前,还不知道我已经成了老师的弟子。”

两天前,谢舒第一次来到姜鸿府上,谢舒与姜鸿的师生关系才被旁人所知。

这期间刘强还在来金陵的路上,如果没有刻意打听就不会知晓,而他背后的那人也不会那么快得到消息。

因此谢舒猜测:“当刘强知道这事,便有两种应对之策,一种是紧急上报,再根据后续情形变化进行补救,第二种他仍旧可以依计划行事,毕竟他猜不到老师会为我这般做,而一旦老师有此意图,他一定会立刻停手......”

谢舒忽然皱了皱眉道:“但学生还有一点不解,那便是三皇子手下还有一人到底是谁?原本学生猜测的是顾家,可顾家应该不会想不到这点,因此学生认为,顾家对此不知内情,只是为刘强行了一个方便罢了。”

姜鸿闻言,也暗含赞许地看着谢舒,在这短短时间里,谢舒能够想到这里,可见他谋略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