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我这里还有几篇试论你先看着,今日我要讲的是论的句式。”

等谢舒大致看完后,姜鸿便以一篇为例道:“试论要想出彩除却格式要正确之外,还需要用到两种句式,一种为对偶句。既有三字四字,还有长对和隔字对,试论中的对句能够让文章错落有致,文采斐然,另外一种便是据古文为法,也就是模仿历代名家作品的句式。

这名家之语,虽词意不同,但句式一样,也可让文章有脱胎换骨之相,如这篇《管仲论》,依然是“不患......而患......”与《谢安论》句式一样,但可让人眼前一亮。”

谢舒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这两种句式,在之前的那篇文章中应用广泛已可见一斑。前者对偶句,谢舒这几日也发现了,只是后者需要模仿句式,谢舒因对这个时代的许多作品还没有那么深的记忆,所以未曾觉察出来。

但老师这么一提醒,谢舒便迅速想到了,看来今后他需要再多记熟这些东西,同时那些他以前看过的唐宋大家的名作,他们的句式,也让人称道,以后他也可以模仿一些。

接着姜鸿继续讲到:“试论的内容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史论,还有一种是人物论,经史论顾名思义便是对经史言论进行议论,论题一般来自四书五经,要求考生对其中言论发表见解,正其讹谬。例如我之前出的考题,就是经史论。

还有一种便是人物论,论题一般以历史人物为主要评论对象,上至君王,下至名人,不过目前为止,所有考题都是以历代君王为主,几乎不会出现平民。

但正因为如此,往往考题为人物论的话,试论几乎都是歌颂功德,近乎谄媚......”

说到这,姜鸿很明显地皱了一下眉头,似乎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不过姜鸿还是开口道:“你师兄吕朔便擅长人物论。人物论多为帝王,是非功过自然需要有人评说,如何褒贬确实让人不好把握,当然褒扬之词更易下手,也容易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