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这次姜鸿托他护送谢舒去京城,穆问毫无推辞之言,帮谢舒摆脱“水贼”后,便暗中跟随主仆二人,到了京城后,就住在这宅院中,并未立刻离开。

但穆问不是谢舒的下属,更非谢舒的随从,谢舒对他向来以礼相待,从不过问他的行踪,自然也不想麻烦对方,所以谢舒还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好,加上因行程耽搁了不少时日,离会试考试时间越来越近,谢舒无心费别的功夫,只想好好准备这会试。

这一天,张恩施和徐胜凯登门拜访,面露难色,说了这样一件事情。

两人走的水路,比谢舒早半个月就到了京城。

之前,他们在文社的时候便结交了不少举子,大家便合计一同包下客栈居住,谢舒到了京城和他们互通过地址后,就不再露面。

张恩施和徐胜凯虽然遗憾,但也并未强求,不过因为其他人都来自江南,即便不是金陵文社的人,也算是志同道合了。因此众人依旧延续的还是金陵的作风,有时会呼朋唤友去酒楼举办文会,大谈科举。

这难免不会引起旁人注意,能来京城应试的各地举子,都是万里挑一之辈,甚至更是在当地声名不小。见江南试子如此高调,自然有人心中不快,一位齐鲁的才子便提出要与他们文斗,约在后日,京城望川楼。

若是普通才子,倒也不怕,江南向来多俊杰,他们中有不少佼佼者。

可是此人来头颇大,齐鲁本就是儒学的发源地,此人姓孔,名叫孔修,据说乃是孔子后人,家风使然,深受熏陶。

而且孔修不仅得天独厚,还善读书,善用书,曾被当地名士给出过文章独步天下的美誉,来京城之后,作了几篇文章,更是声名大噪。

张恩施和徐胜凯思来想去,实在是后悔不已,他们倒不是怕输了丢自己的面子,只怕让人从此瞧不起金陵文社,毕竟后日望川楼恐怕要人满为患了!

谢舒全程静静倾听,不置一词,直到“文斗”二字出现,不免有几分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