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谢舒作为今年会试的会元,无疑最受人关注,每每宴会上,总是不得不被人催着第一个致辞。

然而其他寒门弟子的处境则完全不同。

虽说此事谢舒早有所料,可亲眼所见又是另一种感触。

昔日和他一起来京城的同乡大部分离开了京城,包括张恩施、徐胜凯。

他们两人都不幸落第,离别时,徐胜凯只怅然道明年再来,而张恩施却不再打算入京了。他如今已经年过二十六,深知自己才学并不突出,即便再考下去,也无望进士,倒不如趁着未及而立,早日在当地入仕,扛起一家老小的责任。

而留下来的人,也不见得一帆风顺。

这些宴会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庆祝新科进士及第,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需要进士们提前适应的政治活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进士们日后的仕途如何,在这方面,寒门并无优势。

虽说会试意味着他们在统治阶级面前有了话语权,但要维持这来之不易的话语权,依旧艰辛不已。

毕竟在这样的宴会上,人际关系,门第阶级显得十分重要,世家子弟如鱼得水,寒门往往备受冷落。

而谁都知道,要想摇身一变最快捷的方式是什么。

第089章

殿试那日, 并无任何悬念,谢舒被庆帝钦点头名,也是有史以来连中三元的第一人。

顺理成章, 作为前三甲, 谢舒当朝被赐为编修, 之后就要去翰林院报道, 和他同去的有榜眼孔修, 探花高义。

翰林院既是储才之所,也是研究学问的清贵之地,去了翰林院往往要呆上几年时间就有机会升迁, 当然具体职位,就看各自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