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最近我也与父母聊过,可能是我越来越不适应京城,在外公家时,我事事如意时时开心,可是,不知怎么,长大后,每回一次京城,总是会有些是非上身。三年前……”

话卡了壳,她低着头想了想,继续说道:“三年前不开心,现在也有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发生。”

“也许,在这里待不了多久,我总觉得京城不是我的归宿。兴许等一切都结束了,我就离开京城、回我外公那里呢!”她笑着对赵冶说,他没听到她的言语中有一点留恋。

对他也好,对别的也罢。都没有。

第12章

心尖发凉的赵冶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他似乎应该与她畅谈一下离京之后的生活,或者是问问她在京城还有什么事是必须要做的、他可以帮忙的,可是嗓子眼里仿佛有把沙子一样磨得他无法出声,只知道直愣愣地看着巧笑倩兮的薛半夏。

若薛半夏是传统的闺中女子,便能明显地察觉出赵冶失态了,他恍惚间已经没了礼节,长久地凝视着她。但她不是。她接触过的人有很多很多,即便他现在的目光以与往日大不同,她也可以面不改色地进行自己的工作--给赵冶把脉。

待她把完脉,赵冶也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绪,恢复了一介亲王该有的端庄与高贵,倒是让薛半夏觉得陌生了一些。她刚准备要走,矜贵的肃亲王却又吞吞吐吐地开了口:“半夏,如果我帮你把那些事情都摆平呢?”

薛半夏一愣,啼笑皆非:“真的不用!王爷,我不是和你客气,我真的不在乎他们说我什么,我在乎的人知道我是什么人就可以了,至于别的人,真的不值得花费咱们任何时间,他们不配的。”

如果赵冶真的足够坦诚,也许他此刻会说,帮你摆平那一切也许并不只是为了替你出气,也是为了泄我心头之愤,更多的,可能是想让你知道,京城也有一个人愿意为了你眼中的一些小事大动干戈,所以,可以不可以不要像方才一样,那般毫不留恋……

可他却早已习惯了谨言慎行,她的一再推拒像是一根针一般刺破了他的勇气,他说不出来。

见赵冶垂着眸一副郁郁的模样,薛半夏倒是陡然想起一件困扰自己许久的事情,便顺势又坐回了赵冶的对面:“不过王爷,我倒是有件事非常烦,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想和你说说。”

对面那人眼睛一亮,急急看向她:“你说。”

。"这事我也问过我的爹娘兄长,他们也没什么好法子。我有一好友,她叫宁妙彤,一年前嫁给了孟家次子。前段时间我回京,听孔娴说……

哦,孔娴就是现在正和安王家议亲的姑娘,前几天我拜托王爷查安王府的事情就是受她之托。。"

见对方点头,薛半夏继续说道:“孔娴和我说,宁妙彤状况不太好。我去孟家探过,妙彤她……夫君对她不好,动辄打骂,她日夜害怕,身体、心理已经……唉,我后来又去过几次,也只能给她一些安神的药让她可以有个安稳的觉。

但是这毕竟不是长期的法子,可是能够救她脱离苦海、一劳永逸的法子我实在是想不出来。想问问王爷……你觉得这事该怎么办呢?”

“她的娘家呢?”赵冶问。

“不管。宁家子女众多,妙彤也不是受宠的孩子,宁家怕得罪了孟家日子不好过……”

“这孟家……可是武昌伯的那个孟家?”赵冶思虑片刻,想到了京中确实有这么一家人,府中男子皆不是什么好人,女眷皆受了不少打骂,当年年轻气盛的他知道这件事后,还暗中给他们使过绊子,只是毕竟是家庭纠纷,女眷愿意忍受,外人便没了伸张的理由。

“对!”

“按照我朝律法……如果孟家不休妻、抑或是他们二人不曾协商一致和离,这位宁……夫人,能够光明正大地脱离夫家确实很难。”

薛半夏闻言,气愤难忍,一拳砸在了桌子上,发出极大一声响:“那个孟家的混蛋命好没娶我,如果是我进了他们孟家的门,一定让他瘫在床上再不能起身!保他三十岁就驾鹤西去!!!”

赵冶低头看了看她的拳头,又抬头看了看她的脸色,见无异色,才轻轻笑开:“半夏言重了,你肯定不会。”

对方果然颓了,耷拉着肩:“是啊,我肯定不会……但是我有好爹爹好娘亲,他们一定不会不管我的。妙彤不行……”

“这事我需要想想,兴许翻翻律典会有别的法子。”赵冶安抚失落的薛半夏:“你莫急,届时我将法子告诉你,你和你的朋友聊聊。半夏,相信我,事情一定会解决的。”

待赵冶喝过药,薛半夏又守了半个时辰,正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闲的发慌时,却看到了步履匆匆的薛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