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娘,我觉得你可能……有些高看我了。王爷以后定是要和门当户对的女子结亲的,怎么可能与我生出什么瓜葛?人家有礼有节,肯定会和我保持距离的。”

“呸!”薛夫人打了薛半夏的手一下,气呼呼的:“你娘我还觉得你配他绰绰有余呢!这不是重点,你不懂男人,他们可以三妻四妾,要是真看上你了,要娶你回去做小妾怎么办?到时候你名声也毁了,不嫁给他又能嫁给谁?”

啧,这熟悉的套路……

“那混蛋高明杰不就是这么干的么!”薛夫人越发生气了:“反正你给老娘当心着点,别进了别人的套子里。总之就一句话,你是出去当大夫的,当大夫就有个当大夫的样,别被他们那些花花肠子迷了心智,看完病就跑,知道了吗?!”

拱卫司,赵冶前几日派出的探子也带回了消息。

“禀指挥使,如今查探到的消息,十三年前,跟在小皇子身边的侍卫死在了庆州,之后小皇子便不知去向。详细情报须得去当地调查。”

“知道了。去赵旬那里拿名单,告诉他们,后日随我出京。”

“属下领命!”探子一晃身便不见了踪影。

赵旬将名单写了出来递给赶来的探子石阳,问道:“最近几日我与赵月有事缠身,没能去探查此事。怎么查出来的?”

石阳将名单折好放入怀中,随口答道:“告诉你也好,反正之后你也需要跟在指挥使身边去庆州。”

此事还要从十三年前,静嫔将孩子送出宫后说起。静嫔让从小跟在身边的丫鬟抱着孩子逃亡,并且令其娘家私下给她的六名侍卫尽数出宫,保孩子安全,送回娘家。

虽然行事谨慎,却仍被珍妃察觉,珍妃同样也派出了死士,将这些侍卫杀的七零八落。最后留下的一个侍卫在去往静嫔娘家的路上,途径自己的家,疲惫不堪难以支持,便大意地在家中休整了几个时辰,之后又头也不回地往南去。

哪料珍妃的死士竟那般冷酷,将此侍卫一家都屠了个干净,最后一把火烧的什么也不剩。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那个侍卫的母亲刚巧进了地窖,侥幸活了下来。

“然后呢?”

“然后这位老母亲在这十多年间,就边开着茶馆,边打听儿子的下落。后来她找到儿子身上的玉佩,沿着蛛丝马迹寻到了庆州,多方打听,才知道儿子已经在十三年前离家不久后便死在了那处。”

“难不成……这位侍卫在家逗留之时,将那孩子的事情告诉了他们一家人?”赵旬皱眉问道。

“虽然没明说,但是话语间确实透露了一些,而这位老母亲也胆大聪明,几乎将事情原委推测了出来。后来她便遇到了京城中那位说书先生,彼时他正四处云游、搜寻故事,她便将此事装作不经意间告诉了这位说书先生。再后来,这位说书先生担心会扯出一些麻烦,便又将这故事改了又改,才成了现在在民间颇受欢迎的样子。”

“这位夫人……”赵旬感慨地摇了摇头。

“是啊,这位老母亲竟这般不简单。”石阳喝了口茶,啧啧称奇:“我查到她时,装扮成农户的模样去探她的口风,没想到她竟一眼就看出了我是来调查此事的,十分畅快地哈哈一笑,直接将此事全告诉了我。事情的所有细节全无遗漏,话语间仍让我觉得犹如再现、历历在目。她说她没本事,不能手刃仇人,只希望能将此事告诉我等,希望有一天能够真相大白,她也可以放心去见夫君子女。”

听过此事,又想到了赵年的身世和多年的自苦,赵旬心中不是滋味儿:“世人皆苦,真的是令人心生无奈。”

“我可不同意。”石阳伸出大手重重拍了拍赵旬的肩,粗犷的脸上净是通透:“世人皆苦,分明是让我等更加努力的动力。你我皆出身于微末,吃过不少苦,如今既然有这一身本事,更跟对了人,自然可以靠这本领让少一些人受苦。我们没法子让天下所有人活得怡然自乐,却能让身边的人吃饱饭穿暖衣。

就凭这,我就愿跟指挥使一辈子!至今,只要想到在扳倒户部那些中饱私囊了无数民脂民膏的贪官之事上,我曾出过一份力,我便觉得心头暖融融的,此生不亏!!”

赵旬心中大震,心中因为大哥赵年的逝去带来的寒凉与惆怅一下子消散了许多,他顺着石阳思路细细思考下去,心中竟然涌现出无限慨然与豪情,只觉得日复一日的明日突然多了许多趣味和意义。

他连忙站起身,对着探子石阳深深地弯下了弯腰:“石兄!小弟心服口服!”

第23章

离京的日子很快便到了,出发前,薛半夏无意间得知了赵冶目的地竟然就是兖州。兖州位于京城东南,是通往江宁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