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台州被分为三个部分,城西北角被用来安置病重的患者,取了薛半夏提的名字——重症区;重症区至州府衙门处为轻症区,收治症状初现、尚未严重的病患;包括州府衙门直到城东,用以健康百姓居住。

城中百姓一旦发现患有疾疫,需立即告知官府,官府自会派人核查病患的状况,决定送至何处。

不仅如此,为了彻底切断传染途径,依照大夫们的建议,三个区域为单项通道,即大夫、护卫等只可由轻症到重症,万不可由重症折返至轻症。

府衙的通告一出,整个台州便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中,百姓之哀怨,沸反盈天。

然而出城不能,瞒报又有不定时检查的官兵和严酷刑罚等着,渐渐的,配合官府行动的百姓越来越多,重症区、轻症区陆陆续续进去了不少人。熟悉本地的衙差带头,官兵们挨家挨户搜查,将已经咽气了的人运到特定的地方焚烧。生死关头,早已顾不上什么入土为安,骨灰与黄土一混,自此便查无此人。

李星历蒙着用药水泡过的面巾,带着同样蒙着面巾的淮南军四处巡逻。自应对疫的规章颁布以来,城中大乱了几日,直到今日才逐渐平静了下来,淮南军的兄弟们皆是精锐,硬生生跟着他撑了多日没合眼,不停歇地处理着城中各式各样的混乱。

不仅是他,城里所有的大夫、药工、学徒,有一个算一个,这几日更是忙的脚不沾地,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不禁要诊治病患、决定其应送往何处,还要配制药汤分给全城未患病的百姓们以预防疫病。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与病患直接接触、观察病症、研究药方。

城中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夫率先提着药箱去了重症区,体迈年老,若是就此无法出来,那也不亏。这是他们的原话。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人纷纷扛下了拯救苍生于天灾的重担,其壮士一起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惹得众多七尺兵士热泪盈眶、动容不已。

他们这些兵士没有别的本事,只能严防死守,不能放任任何威胁全城百姓安危的事情发生。

可是就算上下一心同体,也无法遮掩台州不久的未来即将要面对的困顿。

人手短缺,药材更是越来越少,台州周围的城池虽有心驰援,可是却也不敢掏空了自己去帮忙,谁也无法确保自己就可以在这场天灾之中保得自己治下的百姓平安无事。

赵冶坐在州府衙门大堂中的地上,面前堆了满地的资料卷轴。台州虽不穷困,但是想要在封城的情况下保证全城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也不是一件易事。公职人员中,身体好的,已经在奔波在城中给百姓们送饭送药,脑子好的,便留在了他的身边跟着他一起计划城中的各种用度。

赵冶看着身前的账册,下意识捞起腰间的药囊揉在了手中。这几日,他不忘半夏的叮嘱,药囊从未离身,不仅如此,他喜欢半夏身上的味道,但是他们现在无法相见,他只能闻闻药囊让自己安心。

先前,他曾说过恨自己无能,无法救半夏于刀剑之中。那日,半夏在进入城西之前,特意跑过来告诉他,“文以载道,汇则兴邦”。赵冶明白她对他的期待,也明白这全程几万人对他的期许,他的肩上担着这所有人的性命,不敢有半分疏忽。

三日前,半夏自请去往重症区,但是因为重症区已经有几个德高望重的大夫在守着,大家都不愿意让半夏过去,让轻症区少了一个人手,半夏只好妥协去往轻症区。

其实远在府衙的赵冶在得知这个消息时是松了一口气的,轻症区虽然人数是重症区的三倍之多,但是病患症状轻微,喝一些对症的药尚且还能压制的住,半夏自然也会多几分安全。

虽然他们在瘟疫彻底被治好之前再无相见可能,但她进了轻症区,赵冶仍旧放心不少。她就在距离他三百步之外。

只是,若是想要带全城百姓度过这次灾祸,没有朝廷的支援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台州的粮食库存已经不足以支撑多久,药材更别提,是稀缺的好玩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赵冶反复推算,朝廷就算快马加鞭派人过来,也需得再等七日。

他们饿了累了也就罢了,若是冲锋陷阵的医者、兵士无法果腹,怕是没染上病,就先倒下了。一旦他们有什么意外,那,这座城,怕是走到头了。

愁苦之际,李星历跑了进来,身上的盔甲哗啦作响,仍盖不过他兴高采烈的声音:“赵冶!好消息!!”赵冶噌的一下站了起来,没等他问,李星历便一气儿说完了:“淮南道节度使知道我们有难,亲自拉着药材粮草过来了,现在就在东城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