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反正,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挺好的。”良生慢慢放松了下来,话也渐渐多了一些:“我不知道你们这些大人究竟在担心什么,也不想知道,我有爹娘在,有弟弟在就好了。只要我的家在,我就高兴。”

“好。”赵冶只好点头,既然良生决定了,他也不愿过多干涉。更何况,此处的环境似乎更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果贸贸然将良生带回京城,大案一起,这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常人难以想象。

“那位姐姐也来了吗?”见赵冶没再多说什么,良生跟着安静了一会儿,又忍不住发问:“就那位帮我治了手的姐姐。”

“她来了兖州,但是没有同我一起过来。”赵冶点了点头:“你想见她吗?”

张良生睁着黑亮的杏眼点了点头,赵冶这才终于在这个半大孩子的脸上看出了几分孩子气,一时间也感慨万分。身世变换对谁来说都不是小事,对小孩大人来讲都不易接受,可是他一直挡在自己的张家夫妇身前作势保护,不管他能否做到,这份心却是难能可贵的。

“我会转告她。”赵冶放轻了声音告诉张良生:“另外……你不想随我回去没关系,但你我血脉相连,如果你愿意,我便一直是你的叔叔。我会留一个人给你,若你愿意,他就是你的师父,你可以同他学武强身自卫;如果你对武学不感兴趣……那他便是我留给你的护卫,自会护你安全,直到你长大。”

张良生垂下了头,久久不言。

赵冶干坐了一会儿,直到确定自己再无遗漏的嘱托,便径直站了起来。他掸了掸衣裳下摆:“我这便走了,我们……后会有期吧。”

跨出门的那一刻,一声“谢谢你”钻进了他的耳朵。

越向北走,天气越冷,夹杂着风雪更是将行程越拖越慢,等他们进了京城,时间刚好到了小年。薛半夏回家心切,赵冶更是事务缠身,于是二人便各自回了家。

薛夫人早早就在派人在自家大门口等着了,小厮远远瞧着薛半夏驾马奔来,脚下生风地去禀报自家老爷夫人。等薛半夏下了马,薛夫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等着了。母女二人见了面,抱头痛哭了许久,好不容易被劝住了,薛夫人又想起了薛半夏受伤的事情,事情又演变成了薛夫人边哭边骂、薛半夏手足无措地保证自己没事。

哭也哭了,闹也闹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薛府总算是恢复了平静。

只是赵冶这边却久久无法消停下来。今天一回京,他便被召进了宫里,除了要说明吴玮一案相关内容,还收到了自己皇兄“和善”的催婚,皇兄竟然不知从何处知道了他与半夏的事情,现在打定主意要半夏给他做侧妃。

侧妃肯定是不行的,他也如实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却等到了皇兄的不满。

“那不行。”皇帝摇了摇头,不去看自己弟弟企盼的模样:“你是堂堂肃王爷,万人之上的王爷,怎么能娶一个太医之女为正妃?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你若当真喜欢,侧妃已经是她的荣耀了。”

“皇兄。”赵冶从座位上站起,倔强地跪倒在地:“不管是在臣弟调查私盐私兵一案上,还是在解决台州疫灾一事上,薛姑娘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不是她足够机敏,臣弟定然不能及时发现台州之怪,即便臣弟能够顺利解决吴玮,可是在出城的那一刻,就会将台州的疫症带出,这途径的一路怕是会全军覆灭。

薛姑娘及时察觉了疫情,并且冒险上报,这才为我们所有人争取了时间,不仅给台州人民带去了希望,还保护了台州之外的百姓……”

“行了!”皇帝挥了挥手,打断了赵冶的话:“朕知道,现在她是你的心头好,你自然觉得她处处都好。朕查过了,她在京城的名声可不大好。言行无状没规没矩,哪有闺秀的样子?更何况,她还与人退过婚,朕能允她做你的侧妃,已经是看在你的面子上网开一面了,再多说,可就过分了。”

兄弟二人你来我往争执许久,谁也没能说服谁,不欢而散。

京中百官却只顾着绷紧皮不去惹那位生气,并非因为肃王爷,而是因为台州原太守吴玮之案,此案牵扯甚广,不仅扯出了私盐、私兵,听说还有一份秘密名单在肃王爷手中,那名单中有众多京官的名字,他们都与吴玮有或多或少的来往,曾经被吴玮当作保命的把柄此刻倒成了这些人们的催命符,而判官,正是冷血无情、心狠手辣的肃王爷。

一道道圣旨、扣押文书仿若雪花一样从宫中和拱卫司飞向京中四处,一时之间竟然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只求可以独善其身。

这其中有一道宫中出来的旨意却分外让人难以预料。这道旨意由太后发出,封薛半夏为归宁县主,啰啰嗦嗦说了许多夸奖她在南下之后表现的赞扬之词,就连“众女表率”都冒了出来,听的薛半夏是头皮发麻,不知道这事究竟是好还是坏。